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君出臣奉行,谓之握金镜。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周汉德下衰,王风始不竞。又从斩晁错,诸侯益强盛。
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盛夏兴土功,方春剿人命。
谁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峨峨象魏门,悬法彝伦正。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
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
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
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
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
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
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
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由兹六气顺,以遂万物性。时令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周汉德下衰,王风始不竞。又从斩晁错,诸侯益强盛。
百里不同禁,四时自为政。盛夏兴土功,方春剿人命。
谁能救其失,待君佐邦柄。峨峨象魏门,悬法彝伦正。
银生楚山曲,金生鄱溪滨。南人弃农业,求之多苦辛。
披砂复凿石,矻矻无冬春。手足尽皴胝,爱利不爱身。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相携作游手,皆道求金银。
毕竟金与银,何殊泥与尘。且非衣食物,不济饥寒人。
弃本以趋末,日富而岁贫。所以先圣王,弃藏不为珍。
谁能反古风,待君秉国钧。捐金复抵璧,勿使劳生民。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
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
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
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兵兴一变法,兵息遂不还。
使我农桑人,憔悴畎亩间。谁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权。
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
京师四方则,王化之本根。长吏久于政,然后风教敦。
如何尹京者,迁次不逡巡。请君屈指数,十年十五人。
科条日相矫,吏力亦已勤。宽猛政不一,民心安得淳。
九州雍为首,群牧之所遵。天下率如此,何以安吾民。
谁能变此法,待君赞弥纶。慎择循良吏,令其长子孙。
三十男有室,二十女有归。近代多离乱,婚姻多过期。
嫁娶既不早,生育常苦迟。儿女未成人,父母已衰羸。
凡人贵达日,多在长大时。欲报亲不待,孝心无所施。
哀哉三牲养,少得及庭闱。惜哉万钟粟,多用饱妻儿。
谁能正婚礼,待君张国维。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且 qiě/jū《國語辭典》
且 [ qiě ]
副- 暂时。如:「你且坐著」。《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民劳,未可,且待之。」
- 将要。如:「旦暮且下」。《战国策·齐策一》:「魏有破韩之志,韩见且亡,必东愬于齐。」
- 只。宋·苏轼〈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词:「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常在莫披离。」《水浒传·第六五回》:「我自要干大事,那里且报小仇。」
- 又、并。如:「老榕树既高且大。」《诗经·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况、何况。《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且楚师老矣,何故退?」《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尚、还。如:「尚且」、「然且不可」。《孟子·公孙丑下》:「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 抑、或者。《战国策·齐策四》:「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史记·卷四四 ·魏世家》:「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
- 表示同时做两件事情。如:「且歌且舞」、「且战且走」。
且 [ jū ]
名- 农历六月。《尔雅·释天》:「六月为且。」
- 用于句末,无义。《诗经·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衣食 yī shí
(1).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唐 杜甫 《客夜》诗:“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庄农人家,耕种刨锄,剩些衣食:也叫作‘有主儿的钱’。”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我有好的衣食,总想先偿还他们。”
(2).借指俸禄。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况某性疎且拙……因此遂得退藏,盖亦自幸。苟致之剧地,责其功绩,徒自劳困,而无补于时也。衣食之分,祇此而已。”
(3).指生计。《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俺四个只着打鱼的做眼, 太湖 里面寻些衣食。”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四:“衣食起干戈,世路多险艰。”
(4).犹行当;职业。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俺这门衣食,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1).穿衣与饮食。谓赖以为生。《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史记·平準书》:“ 胡 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官,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宋 范仲淹 《蔡君墓表》:“君以好古,不合于有司,退居 淄川 郡之北郊,有田数十顷,而衣食之,以贫为乐,未尝屈于人。”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交际》:“先生与人洞朗轩闢,不施戟级,族姻友旧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丧葬。”
(2).给人穿衣与饮食。谓养活。《国语·郑语》:“ 周弃 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汉书·沟洫志》:“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宋 黄庭坚 《再和公择舅氏杂言》:“有衣食我家之德心,使我蝉蜕俗学之市。” 清 黄宗羲 《刘太夫人传》:“性好施与,衣食其族人,岁有常廪。” ——《漢語大詞典》
(2).借指俸禄。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况某性疎且拙……因此遂得退藏,盖亦自幸。苟致之剧地,责其功绩,徒自劳困,而无补于时也。衣食之分,祇此而已。”
(3).指生计。《水浒传》第一一三回:“俺四个只着打鱼的做眼, 太湖 里面寻些衣食。” 清 孙枝蔚 《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之四:“衣食起干戈,世路多险艰。”
(4).犹行当;职业。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一折:“解元,俺这门衣食,不知几时是了也呵。”
(1).穿衣与饮食。谓赖以为生。《左传·昭公三年》:“民参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史记·平準书》:“ 胡 降者皆衣食县官,县官不官,天子乃损膳,解乘舆駟,出御府禁藏以赡之。” 宋 范仲淹 《蔡君墓表》:“君以好古,不合于有司,退居 淄川 郡之北郊,有田数十顷,而衣食之,以贫为乐,未尝屈于人。”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交际》:“先生与人洞朗轩闢,不施戟级,族姻友旧不自立者,必待我然后衣食、嫁娶、丧葬。”
(2).给人穿衣与饮食。谓养活。《国语·郑语》:“ 周弃 能播殖百穀蔬,以衣食民人者也。”《汉书·沟洫志》:“ 涇水 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宋 黄庭坚 《再和公择舅氏杂言》:“有衣食我家之德心,使我蝉蜕俗学之市。” 清 黄宗羲 《刘太夫人传》:“性好施与,衣食其族人,岁有常廪。” ——《漢語大詞典》
物 wù《國語辭典》
物 [ wù ]
名-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如:「天生万物」。《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如:「物我两忘」。《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如:「言之有物」。《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 典章制度。《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 特指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 选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 寻求。如:「物色」。
不济(不濟)bù jì
(1).谓不渡河。《左传·襄公十四年》:“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 涇 ,不济。”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是后大军所以临 江 而不济者,以 韩约 、 马超 逋逸迸脱,走还 凉州 ,復欲鸣吠……故且观兵旋旆。”
(2).不成功。《管子·大匡》:“事之济也,在此时;事若不济,老臣死之。” 唐 袁郊 《红线》:“ 红线 曰:‘某之行,无不济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所喜者年兄已乃心王室,意在见功,事篾不济。”
(3).不顶用;不好。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区区实是不济,不是诈谦。”《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或者你老人家目力不济,待我与你寻看。” 柳青 《创业史》题叙:“ 梁三 的命运不济,接连着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于产后风。”
(4).不及,不如。《红楼梦》第八四回:“﹝ 黛玉 ﹞要赌灵怪儿,也和 宝丫头 不差甚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 宝姐姐 有耽待,有尽让了。”
(5).不援救。《后汉书·列女传·陈留董祀妻》:“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6).无救。谓病重垂危。《北齐书·段韶传》:“今病疾如此,殆将不济。”《周书·晋荡公护传》:“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未寧,天下之事,属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自知不济,叫两个儿子都到跟前。”
(7).犹言不堪。 唐 李復言 《杜子春》:“生而多病,针灸药医,略无停日。亦尝坠火坠牀,痛苦不济,终不失声。” ——《漢語大詞典》
(2).不成功。《管子·大匡》:“事之济也,在此时;事若不济,老臣死之。” 唐 袁郊 《红线》:“ 红线 曰:‘某之行,无不济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所喜者年兄已乃心王室,意在见功,事篾不济。”
(3).不顶用;不好。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区区实是不济,不是诈谦。”《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或者你老人家目力不济,待我与你寻看。” 柳青 《创业史》题叙:“ 梁三 的命运不济,接连着死了两回牛,后来连媳妇也死于产后风。”
(4).不及,不如。《红楼梦》第八四回:“﹝ 黛玉 ﹞要赌灵怪儿,也和 宝丫头 不差甚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 宝姐姐 有耽待,有尽让了。”
(5).不援救。《后汉书·列女传·陈留董祀妻》:“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6).无救。谓病重垂危。《北齐书·段韶传》:“今病疾如此,殆将不济。”《周书·晋荡公护传》:“吾形容若此,必是不济,诸子幼小,寇贼未寧,天下之事,属之於汝,宜勉力以成吾志。”《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自知不济,叫两个儿子都到跟前。”
(7).犹言不堪。 唐 李復言 《杜子春》:“生而多病,针灸药医,略无停日。亦尝坠火坠牀,痛苦不济,终不失声。” ——《漢語大詞典》
饥寒(饑寒)jī hán
(1).飢饿寒冷。《国语·周语下》:“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飢寒乏匱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 唐 杜甫 《莫相疑行》:“往时文彩动人主,此日飢寒趋路旁。” 殷夫 《我们的诗》:“我们不应忍飢寒,我们不应受蹂躏,我们是世界的主人。”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2).指飢饿寒冷的人。 宋 苏轼 《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飢寒。”
(1).飢饿寒冷。饥,通“ 飢 ”。 清 顾炎武 《顾与治诗》:“士之生而失计,不能取舍,至有负郭数顷,不免饥寒以死。”
(2).指飢寒交迫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饥寒之不恤,谁遑其后?”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