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促织不成章,提壶但闻声。

白居易唐代〕《寓意诗五首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疾风吹猛焰,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赫赫京内史,炎炎中书郎。昨传征拜日,恩赐颇殊常。
貂冠水苍玉,紫绶黄金章。佩服身未暖,已闻窜遐荒。
亲戚不得别,吞声泣路旁。宾客亦已散,门前雀罗张。
富贵来不久,倏如瓦沟霜。权势去尤速,瞥若石火光。
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传语宦游子,且来归故乡。
促织不成章,提壶但闻声。嗟哉虫与鸟,无实有虚名。
与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何以示诚信,白水指为盟。
云雨一为别,飞沉两难并。君为得风鹏,我为失水鲸。
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轻。穷通尚如此,何况死与生。
乃知择交难,须有知人明。莫将山上松,结托水上萍。
翩翩两玄鸟,本是同巢燕。分飞来几时,秋夏炎凉变。
一宿蓬荜庐,一栖明光殿。偶因衔泥处,复得重相见。
彼矜杏梁贵,此嗟茅栋贱。眼看秋社至,两处俱难恋。
所托各暂时,胡为相叹羡。
婆娑园中树,根株大合围。蠢尔树间虫,形质一何微。
孰谓虫之微,虫蠹已无期。孰谓树之大,花叶有衰时。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借问虫何在,在身不在枝。借问虫何食,食心不食皮。
岂无啄木鸟,觜长将何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促织不成提壶闻声

促织(促織)cù zhī
蟋蟀的别名。《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唐 杜甫 《促织》诗:“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元 薛昂夫 《甘草子》曲:“促织儿啾啾添瀟洒, 陶渊明 欢乐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 宣德 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漢語大詞典》
不成 bù chéng
(1).未成年。《左传·哀公五年》:“ 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
(2).无所成就;不成功。《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沈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3).不象。《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 ,云他人所作。 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亦指不象样。《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
(4).不行,不可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
(5).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
(6).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漢語大詞典》
章 zhāng《國語辭典》

章 [ zhāng ]

  1. 成篇的文字。如:「文章」、「出口成章」、「下筆成章」。
  2. 文體名。古代臣子上奏國君的文書。漢·蔡邕《獨斷·卷上》:「凡群臣尚書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駁議。」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3. 量詞。計算書、文等段落的單位。如:「全書共分二十五章。」
  4. 文采、花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 條理、次序。如:「雜亂無章」。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雜而無章。」
  6. 法規、條例。如:「規章」。《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
  7. 印信。如:「私章」、「圖章」。
  8. 標識、標記。如:「徽章」、「勛章」、「臂章」。
  9. 姓。如漢代有章明。
  1. 表揚、顯揚。《禮記·緇衣》:「有國者章善𤺺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史記·卷三七·衛康叔世家》:「舉康叔為周司寇,賜衛寶祭器,以章有德。」
提壶(提壺)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漢語大詞典》
但 dàn《國語辭典》

但 [ dàn ]

  1. 仅、只。如:「但愿如此」。唐·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 林间。」唐·李商隐〈无题〉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2. 只要。唐·王昌龄〈出塞〉诗二首之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身。」
  3. 只有、唯有。宋·苏轼〈行香子·一叶舟轻〉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4. 凡、所有。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则见脂粉馨香,环佩丁当,藕丝嫩新织仙裳,但风流都在他身上。」
  5. 尽管。如:「但说无妨」。
  1. 不过、可是。如:「你虽然聪明,但也要努力才能成功。」
  1. 姓。如汉代有但钦。
闻声(聞聲)wén shēng
(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