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楚怀放灵均,国政亦荒淫。彷徨未忍决,绕泽行悲吟。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暐晔,园中发桃李。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祇.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汉文疑贾生,谪置湘之阴。是时刑方措,此去难为心。
士生一代间,谁不有浮沉。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
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汉日大将军,少为乞食子。秦时故列侯,老作锄瓜士。
春华何暐晔,园中发桃李。秋风忽萧条,堂上生荆杞。
深谷变为岸,桑田成海水。势去未须悲,时来何足喜。
寄言荣枯者,反复殊未已。
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
掇蜂杀爱子,掩鼻戮宠姬。弘恭陷萧望,赵高谋李斯。
阴德既必报,阴祸岂虚施。人事虽可罔,天道终难欺。
明则有刑辟,幽则有神祇.苟免勿私喜,鬼得而诛之。
季子憔悴时,妇见不下机。买臣负薪日,妻亦弃如遗。
一朝黄金多,佩印衣锦归。去妻不敢视,妇嫂强依依。
富贵家人重,贫贱妻子欺。奈何贫富间,可移亲爱志。
遂使中人心,汲汲求富贵。又令下人力,各竞锥刀利。
随分归舍来,一取妻孥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寄谢(寄謝)jì xiè
(1).传告,告知。 唐 白居易 《读史》诗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宋 陆游 《醉眠》诗:“寄谢敲门人,予方有公事。”
(2).犹答谢;报答。《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赐。只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以此寄谢圣恩,愿勿忘七夕夜半之约。” ——《漢語大詞典》
(2).犹答谢;报答。《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赐。只有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以此寄谢圣恩,愿勿忘七夕夜半之约。” ——《漢語大詞典》
伐檀 fá tán
《诗·魏风》篇名。其序云:“《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后因以“伐檀”为讥刺贪鄙者尸位素餐而贤者不得仕进的典故。 唐 张说 《为建安王让表》:“伏乞特迴睠鉴,更择能贤,俾朝兴薪槱之歌,臣免《伐檀》之刺。”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慎 shèn《國語辭典》
慎 [ shèn ]
动- 小心。如:「谨慎」。《论语·学而》:「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 重视。《荀子·彊国》:「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
- 与「勿」、「无」、「毋」等连用,表示吩咐告诫的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 姓。如晋代有慎修。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副-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歎-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 (一)之又音。
穷处(窮處)qióng chǔ
(1).谓乡居不仕;隐居。《晏子春秋·问上二》:“ 晏子 辞,不为臣,退而穷处。”《荀子·儒效》:“﹝君子﹞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汉 严忌 《哀时命》:“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 陈涉 是也。”
(2).困居。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海上穷处,无与话言。”
贫瘠闭塞之地。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 ——《漢語大詞典》
(2).困居。 唐 韩愈 《与大颠师书》:“海上穷处,无与话言。”
贫瘠闭塞之地。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