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白居易〔唐代〕《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
商山阳城驿,中有叹者谁。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忽见此驿名,良久涕欲垂。何故阳道州,名姓同于斯。
怜君一寸心,宠辱誓不移。疾恶若巷伯,好贤如缁衣。
沉吟不能去,意者欲改为。改为避贤驿,大署于门楣。
荆人爱羊祜,户曹改为辞。一字不忍道,况兼姓呼之。
因题八百言,言直文甚奇。诗成寄与我,锵若金和丝。
上言阳公行,友悌无等夷。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离。
次言阳公迹,夏邑始栖迟。乡人化其风,少长皆孝慈。
次言阳公道,终日对酒卮。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次言阳公节,謇謇居谏司。誓心除国蠹,决死犯天威。
终言阳公命,左迁天一涯。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归。
一一皆实录,事事无孑遗。凡是为善者,闻之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何世无其人,来者亦可思。
愿以君子文,告彼大乐师。附于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闻此章,教化如法施。直谏从如流,佞臣恶如疵。
宰相闻此章,政柄端正持。进贤不知倦,去邪勿复疑。
宪臣闻此章,不敢怀依违。谏官闻此章,不忍纵诡随。
然后告史氏,旧史有前规。若作阳公传,欲令后世知。
不劳叙世家,不用费文辞。但于国史上,全录元稹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动-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 姓。如汉代有成瑨。
-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寄与(寄與)jì yǔ
(1).传送给。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 贾岛 《送韩湘》诗:“欲凭将一札,寄与 沃洲 人。”
(2).犹致送,赠送。 郭沫若 《把精神武装起来》:“ 中国 人能够养成到这种的程度,我相信, 日本 的法西斯军阀一定不够我们消灭,而全世界的文化,一定要着我们的第二次的寄与的。” 田汉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序》:“在他赴 青岛 之前将发表他那倾注着半生蕴蓄的大著《表演术》,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徒们是非常宝贵的寄与。” ——《漢語大詞典》
(2).犹致送,赠送。 郭沫若 《把精神武装起来》:“ 中国 人能够养成到这种的程度,我相信, 日本 的法西斯军阀一定不够我们消灭,而全世界的文化,一定要着我们的第二次的寄与的。” 田汉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序》:“在他赴 青岛 之前将发表他那倾注着半生蕴蓄的大著《表演术》,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徒们是非常宝贵的寄与。”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锵 ( 鏘 ) qiāng
锵 [ qiāng ]
- 〔~~〕形容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如“锣鼓~~”。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金 jīn《國語辭典》
金 [ jīn ]
名- (gold,Au)化学元素。原子序79。金属元素之一,质地柔软,延展性极大,可与银、铜等合金制成货币、装饰品、笔尖等。由于色泽黄澄,俗称为「黄金」。
- 金属的总称。如:「五金」、「合金」。
- 刀剑之类的武器。《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
- 古代八音之一。指钲、钟一类的金属打击乐器。《宋书·卷一九·乐志一》:「乐器凡八音:曰金,曰石,曰土,曰革,曰丝,曰木,曰匏,曰竹。」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金星的简称。
- 钱。如:「金额」、「你身上有多少现金?」
- 朝代名。参见「金朝 」条。
- 姓。如元代有金履祥,明代有金圣叹。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坚固。《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 珍贵。如:「金玉良言」。《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红楼梦·第一五回》:「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
- 颜色澄黄。唐·孟郊〈送淡公〉诗一二首之九:「橙橘金盖槛,竹蕉绿凝禅。」唐·薛涛〈九日遇雨〉诗二首之二:「茱萸秋节佳期阻,金菊寒花满院香。」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丝 ( 絲 ) sī
丝 [ sī ]
-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