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耿耿 gěng gěng
(1).烦躁不安,心事重重。《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楚辞·远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洪兴祖 补注:“耿耿,不安也。” 三国 魏 曹丕 《乐府燕歌行》之二:“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唐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诗:“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髮星星。” 清 唐孙华 《闻惠研谿明府讣》诗:“耿耿殁犹视,衔痛当何如?”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我素不轻许愿,无端破了一回例,遗我以日夜耿耿的心。”
(2).诚信貌。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 顾炎武 《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 《脱险杂记》二三:“﹝国民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 《红楼梦新评》:“ 紫鹃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 注:“耿耿,光也。”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 苏轼 《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 戴叔伦 《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 宋 苏轼 《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暘则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诗。﹞知 弘正 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緑鬢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臺临迴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 贯休 《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漢語大詞典》
(2).诚信貌。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 顾炎武 《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 《脱险杂记》二三:“﹝国民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 《红楼梦新评》:“ 紫鹃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 注:“耿耿,光也。”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 苏轼 《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 戴叔伦 《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 宋 苏轼 《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暘则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诗。﹞知 弘正 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緑鬢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臺临迴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 贯休 《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漢語大詞典》
残灯(殘燈)cán dēng
将熄的灯。 唐 白居易 《秋房夜》诗:“水窗席冷未能卧,挑尽残灯秋夜长。” 宋 陆游 《东关》诗:“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打篷。” 明 李景福 《暮春遣意》诗:“残灯和梦断,浊酒带愁倾。” ——《漢語大詞典》
背 bèi/bēi《國語辭典》
背 [ bèi ]
名- 胸部的後面,從後腰以上到頸下的部位。
- 物體的反面或後面。如:「山背」、「刀背」。
- 用背部對著。如:「背著太陽」、「背山面海」、「背水一戰」。
- 離開、拋棄。如:「離鄉背井」。《商君書·君臣》:「今世君不然,釋法而以知,背功而以譽。」
- 違反。如:「背約」、「棄理背義」、「背信忘義」。
- 死亡、去世。《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晉書·卷七九·謝安傳》:「(玄)上延亡叔臣安、亡兄臣靖,數月之間,相係殂背。」
- 躲避、瞞著。如:「你是不是背著我幹了什麼壞事?」
- 記憶。如:「背臺詞」。《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或一天遇著那小子書背不熟,小姐就要督責他念到天亮。」
- 裝潢字畫或書冊,即裱褙。宋·范公偁《過庭錄》:「然絹地朽爛為數十片,無能修之者。李因薦一匠者,酬傭直四十千,就書室背之。」
- 運氣不好。如:「走背運」、「手氣背」。
- 聽力不好。如:「耳背」、「背聽」。
- 僻靜的。如:「背街小巷」。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既然賢弟要去,其路也不背,同往赴會去便了。」
背 [ bēi ]
動- 負荷。如:「背負重任」、「背小孩」。《紅樓夢·第四七回》:「你老人家嫌乏,我背了你老人家去。」
壁影 bì yǐng
见“ 壁塑 ”。 ——《漢語大詞典》
萧萧(蕭蕭)xiāo xiāo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晋 陶潜 《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唐 刘长卿 《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 羌 笛声相和。”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五:“萧萧疏雨吹檐角,噎噎暝蛩啼草根。”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五:“云飘飘,水萧萧,一灯香火过闲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 杨子畏 ,居于 泗水 之滨。斋临旷野,墙外多古墓,夜闻白杨萧萧,声如涛涌。”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月影下,树叶萧萧。”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2).萧条;寂静。 晋 陶潜 《自祭文》:“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 宋 臣,俭笑 王孙 。” 唐 皎然 《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诗:“寒花寂寂徧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 明 高启 《秋日江居写怀》诗之七:“渔村靄靄缘江暗,农径萧萧入圃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侠女》:“女数日不至。母疑之,往探其门,萧萧闭寂。”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一任他秋意萧萧,秋云黯黯,我只笑,笑君空扰攘。”
(3).形容凄清、寒冷。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明 詹同 《出猎图》诗:“穹庐散野如繁星,凉月萧萧照平陆。”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荒村风雪,萧萧彻骨。”
(4).稀疏。 唐 牟融 《游报本寺》诗:“茶烟裊裊笼禪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宋 李纲 《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明 高濂 《玉簪记·命试》:“白髮萧萧今已老,归閒堪守林皋,梦回青琐恋王朝。”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 亚哥斯 见了这位白发萧萧的老人这样沉痛的呼吁,他却是不动心。”
(5).简陋。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萧萧行李上征鞍,满目离情欲去难。”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四折:“行李萧萧倦修整,甘岁月淹留帝京。” 明 高启 《送萧隐君自句曲经吴归维扬》诗:“来去逐 江 云,萧萧旧巾屨。”
(6).萧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 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上》:“﹝ 李约 ﹞以近属宰相子,而雅度玄机,萧萧冲远,德行既优,又有山林之致。” 明 唐寅 《题画竹次杜水庵韵》:“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萝名碧玉。” ——《漢語大詞典》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形-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 姓。如元代有暗伯。
-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雨 yǔ/yù《國語辭典》
雨 [ yǔ ]
名-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降落的小水滴。如:「春雨」、「梅雨」、「风雨交加」、「秋风秋雨愁煞人」。
- 朋友。如:「旧雨新知」。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雨 [ yù ]
动- 下雨。《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有若传》:「他日,月宿毕,竟不雨。」
- 降落、落下。如:「雨雪」、「雨雹」。《淮南子·本经》:「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宋·苏轼〈喜雨亭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 滋润、灌溉。唐·孟郊〈终南山下作〉诗:「山村不假阴,流水自雨田。」唐·鲍溶〈答客〉诗:「劳问圃人终岁事,桔槔声里雨春畦。」
打窗(打窗)
杜牧诗可惜和风夜来雨醉中虚度打窗声李商𨼆诗开户暗虫犹打窗韩偓诗东风打窗雨 ——《韵府拾遗 江韵》
声 ( 聲 ) shēng
声 [ shēng ]
-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音。~带。
- 消息,音讯:~息。不通~气。
-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明。~辩(公开辩白)。~泪俱下。~嘶力竭。
- 名誉:名~。
- 音乐歌舞:~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