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不在 bù zài
死的婉辞。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 鲁 宅,进门听得一片哭声,知是已不在了。” 柯岩 《她爱祖国的明天·“你的兵变了么?”》:“一想到他老人家不在了,﹝我﹞心里就难过。”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名-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名-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 姓。如晋代有山涛。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只在 zhī zài
(1).总在;仍在。 宋 苏轼 《殢人娇·赠朝云》词:“朱脣筯点,更髻鬟生彩。这些箇,千生万生只在。” 宋 李莱老 《谒金门》词:“旧恨新愁都只在,东风吹柳带。”《三国志平话》卷中:“见二嫂灵前烧香奠酒啼哭, 关公 笑曰:二嫂休哭,哥哥只在里。”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漢語大詞典》
(2).就在。 唐 贾岛 《寻隐者不遇》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第八回:“那人问道:‘ 薛端公 在何处住?’ 董超 道:‘只在前边巷内。’”《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心下道:‘佳期只在今夜了,便宜了这酸子。’” ——《漢語大詞典》
人情 rén qíng
(1).人的感情。《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史记·太史公自序》:“人情之所感,远俗则怀。”《新唐书·杨瑒传》:“帝封 太山 ,集乐工山下,居丧者亦在行。 瑒 谓起苴絰使和钟律,非人情所堪,帝许,乃免。”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那里能够及得这些杂文的和现在切贴,而且生动,泼剌,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2).人之常情。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庄子·逍遥游》:“大有逕庭,不近人情焉。” 汉 王粲 《登楼赋》:“人情同於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生活困难,心绪恶劣,要想得亲近人的慰藉,这也是人情。”
(3).人心,众人的情绪、愿望。《后汉书·皇甫规传》:“而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遇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理也。”《北齐书·卢文伟传》:“善於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近岁私铸铁钱散漫 江 淮 ,公私受弊,人情摇动。”《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 世宗 时, 史超 败於 石岭关 ,人情震恐,故师还。” 清 方文 《初晴》诗:“久雨初晴候,人情分外欢。”
(4).人与人的情分。 唐 韩愈 《县齐有怀》诗:“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宋 陆游 《舟中口占》:“业力顿消知学进,人情愈薄喜身轻。”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五:“人情叶叶都如此,世路悠悠古所难。”
(5).民情;民间风俗。《史记·李斯列传》:“且 赵君 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 宋 范仲淹 《奏边上得力材武将佐等第姓名事》:“善抚驭,得 藩 汉 人情。” 清 李渔 《巧团圆·试艰》:“平时做惯贸易,走过江湖,把山川、形势、人情、土俗都看在眼里。”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对于 匈奴 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6).情面;交情。《朱子语类》卷一三四:“若説是 苏秦 怕 秦 来败从,所以激 张仪 入 秦 ,庶 秦 不来败从,那 张仪 与你有甚人情?”《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也不来走走儿,今日还来説人情。”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人情留一綫,日后好相见。”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要硬成一块石头,决不讲一点人情,决不可怜人。”
(7).指应酬,交际往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红楼梦》第六八回:“一日少説,大事也有一二十件,小事还有三五十件。外头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不但是出了钱,他还亲自去吊祭或庆贺,因为明白了这些事并非是只为糟蹋钱,而是有些必须尽到的人情。”
(8).馈赠;礼物。《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这廝许了我人情又不还,我怎的不打你?”《元典章新集·刑部·禁骚扰》:“近年以来,内外诸衙门指与上司官员庆贺馈一切人情或私相追往,公然於所辖官吏俸钞科取。” ——《漢語大詞典》
反覆 fǎn fù
亦作“ 反復 ”。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1).重复再三;翻来覆去。《易·乾》:“终日乾乾,反復道也。” 朱熹 本义:“反復,重復践行之意。”《孟子·万章下》:“君有大过则諫,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后汉书·陈蕃传》:“言及反覆,诚辞恳切。”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春给我一瓣嫩绿的叶,我反复地寻求着诗意。”
(2).变化无常。《诗·小雅·小明》:“岂不怀归,畏此反覆。” 朱熹 集传:“反覆,倾侧无常之意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反復无信,百约百叛。”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寄子由》诗之四:“岁月如宿昔,人事几反覆。”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故世道反覆,相寻亦无一定。” 陈白尘 《大风歌》第五幕:“当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时,我等大都说他是反复乱臣?”
(3).翻转,颠倒。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夫 庄周 安知有毁誉哉!彼盖不胜天下之颠倒反覆於名实者,故激而为是言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调得平仄成文,又虑阴阳反覆。”
(4).倾覆;倾动。《战国策·赵策二》:“欲反覆 齐国 而不能。”《文选·班固〈西都赋〉》:“草木涂地,山渊反覆。” 李善 注:“反覆,犹倾动也。”
(5).动荡,动乱。《后汉书·伏湛传》:“遭时反覆,不离兵凶。” 宋 李纲 《议迎还两宫札子》:“宗社颠危,天下反覆。”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天知世道将反覆,故出此书示臣鵠。”
(6).来回;往返。《后汉书·耿弇传》:“我至 长安 ,与国家陈 渔阳 、 上谷 兵马之用,还出 太原 、 代郡 ,反覆数十日。”《陈书·周文育传》:“﹝ 文育 ﹞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 唐 罗隐 《芳树》诗:“春夏作头,秋冬为尾,循环反覆无终已。”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 巩 辞不能,书反復至五六,辞不获。”《西游记》第二八回:“乘龙福老,往来必定皱眉行;跨鹤仙童,反覆果然忧虑过。”
(7).再三考虑;再三研究。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 宋 苏舜钦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反復身世,惘然莫知。”《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愿陛下反覆臣言,慎勿轻事改易。”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反覆《明史·土司传》,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皆在 滇 粤 土司之地,汉兵三而土兵七。”
(8).指反覆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反覆。”原注:“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覆成文也。 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郭绍虞 校释引《冰川诗式》所举一例为:“碧天临逈阁,晴雪点山屏。夕烟侵冷箔,明月歛闲亭。”并谓“此二十字,连环读,反覆成诗四十首”。
(9).修辞格之一。用同一语句,反复申说,以表现强烈情感的修辞手法。《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孟子·万章上》:“ 子产 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以上例句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0).重迭。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山反覆而参错,水遶灌而縈薄。”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 拔去,除去:~苗。
-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