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佚名唐代〕《府试古镜

旧是秦时镜,今来古匣中。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应祥知道泰,监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君子长愿尘蒙

幸 xìng《國語辭典》

幸 [ xìng ]

  1. 福分。如:「榮幸」、「三生有幸」。唐·司空圖〈修史亭〉詩三首之二:「甘心七十且酣歌,自算平生幸已多。」
  2. 姓。如晉代有幸靈。
  1. 意外獲得的。如:「萬幸」。《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諸犯贓罪已款伏及當鞫而幸免者,悉付元問官以竟其罪。」
  2. 多虧。如:「幸蒙厚愛」、「幸有大家鼎力相助。」《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 》:「去鄉三十載,幸遭天下平。」
  1. 高興。如:「慶幸」、「欣幸」、「幸災樂禍」。《公羊傳·宣公十五年》:「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
  2. 希冀、盼望。《後漢書·卷二九·鮑永傳》:「臣事更始,不能令全,慚以其眾幸富貴,故悉罷之。」
  3. 舊稱帝王皇族親臨某地。如:「巡幸」、「臨幸」。《紅樓夢·第二三回》:「話說賈元春自那日幸大觀園回宮去後,……又命在大觀園勒石,為千古風流雅事。」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1.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2.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3.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4.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5.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6.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1.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2.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3.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君子 jūn zǐ
(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诗·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高诱 注:“君子,国君。”
(2).泛指才德出众的人。《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羣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宋 王安石 《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昔年居南邨,卜隣近君子。”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我想世界上的人,也不能就分做两群:说这群是好,那群是坏;这群君子,那群小人。”
(3).旧时妻对夫之称。《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进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 李贤 注:“君子,谓夫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七:“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鸞。” 清 孙枝蔚 《采莲曲》之一:“妾采莲,采莲寄君子。”
(4).指 春秋 越国 的君子军。《国语·吴语》:“﹝ 越王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为中军。” 韦昭 注:“私卒君子,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犹 吴 所谓贤良, 齐 所谓士。”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 越王 亲率兕甲十万,君子六千,直渡 太湖 。”参见“ 君子军 ”。
(5).对人的尊称。犹言先生。《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异闻录·柳毅》:“夫人泣谓 毅 曰:‘骨肉受君子深恩,恨不得展媿戴,遂至睽别。’”《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姜尚 问曰:‘君子,尔何姓?’”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君子,你这等一个人,可被那厮欺负,我好是不平也。”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我姊妹出来已久,恐家慈见疑,如今要返深闺,君子,请回去罢。”
(6).美酒。《类说》卷四三引 唐 皇甫松 《醉乡日月》:“凡酒……以家醪糯觴醉人者为君子。”
(7).竹之雅号。 宋 苏辙 《林笋复生》诗:“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参见“ 君子竹 ”。  ——《漢語大詞典》
室 shì《國語辭典》

室 [ shì ]

  1. 房间。如:「教室」、「卧室」、「休息室」、「工作室」。
  2. 朝廷、朝代。《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宋·苏轼〈教战守策〉:「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3. 家、户。《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汉·王充《论衡·偶会》:「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
  4. 妻子。《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警世通言·卷二九·宿香亭张浩遇莺莺》:「缘此至弱冠之年,犹未纳室。」
  5. 坟墓、墓穴。《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6. 刀鞘、剑鞘。《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唐·刘禹锡〈砥石赋·序〉:「始予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剖其室乃能出。」
  7. 机关团体中的工作单位。如:「人事室」、「秘书室」、「公共关系室」。
  8. 姓。如辽代有室昉。
长愿(长愿)
唐 上官婉儿 驾幸三会寺应制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骈字类编》
免 miǎn《國語辭典》

免 [ miǎn ]

  1. 避开、脱逃。如:「避免」、「幸免于难」。《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 去除、省去。如:「免除」、「免费」、「减免」、「免税」。
  3. 脱去。《左传·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绝民望,不亦甚乎,乃免胄而进。」
  4. 罢黜、革除。如:「罢免」、「黜免」。《汉书·卷四·文帝纪》:「遂免丞相勃,遣就国。」
  1. 姓。如汉代有免乙。

免 [ wèn ]

  1. 古代一种脱冠扎发的丧服。《集韵·去声·问韵》:「絻,丧冠也。或省。」《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晋·杜预·注:「免、衰、绖,遭丧之服。」通「絻」。
  1. 去冠扎发,穿著丧服,以示哀悼。《礼记·檀弓上》:「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同「絻 」。
尘蒙(塵蒙)chén méng
(1).被灰尘蒙蔽。 晋 孙绰 《表哀诗》:“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 唐 司空图 《灵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苏驳而天衣半褫。”
(2).喻尘世的束缚或烦扰。 唐 寒山 《诗》之二三五:“人生在尘蒙,恰似盆中虫。” 唐 李益 《府试古镜》诗:“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3).犹言世俗愚蒙。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去因仍之旧法,殫制作之精思,慎虑时宜,讲论典礼,审量法度,归於百姓之便利,以发四海之尘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