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般小可,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
临川八景
东城早春
暮云楼阁画桥东,渐觉花心动。兰麝香中看鸾凤,笑融融,半醒不醉相陪奉。佳宾兴浓,主人情重,合和小桃红。
西园秋暮
玉簪金菊露凝秋,酿出西园秀。烟柳新来为谁瘦?畅风流,醉归不记黄昏后。小糟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金堤风柳
落花飞絮舞晴沙,不似都门下。暮折朝攀梦中怕,最堪夸,牧童渔叟偏宜夏。清风睡煞,淡烟难画,掩映两三家。
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戍楼残霞
戍楼残照断霞红,只有青山送。梨叶新来带霜重,望归鸿,归鸿也被西风弄。闲愁万种,旧游云梦,回首月明中。
市桥月色
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绿悠悠,软风吹动玻璃皱。烟波顺流,乾坤如昼,半夜有行舟。
莲塘雨声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头上闲云片时过,泛清波,兰舟饱载风流货。诸般小可,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
杂咏
市朝名利少相关,成败经来惯。莫道无人识真赝,这其间,急流勇退谁能辨?一双俊眼,一条好汉,不见富春山。
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般弄。我道虚名不中用,劝英雄,眼前祸患休多种。秦宫汉冢,乌江云梦,依旧起秋风。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晚来群雀噪茅檐,渐渐云收敛。但觉新凉入藤簟,喜幽潜,佳人学得皆勤俭。闲情幽怨,新愁旧恨,不许上眉尖。
淡黄杨柳月中疏,今古横塘路。为问萧郎在何处,近来书,一帆又下潇湘去。试问别后,软绡红泪,多似露荷珠。
东城早春
暮云楼阁画桥东,渐觉花心动。兰麝香中看鸾凤,笑融融,半醒不醉相陪奉。佳宾兴浓,主人情重,合和小桃红。
西园秋暮
玉簪金菊露凝秋,酿出西园秀。烟柳新来为谁瘦?畅风流,醉归不记黄昏后。小糟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金堤风柳
落花飞絮舞晴沙,不似都门下。暮折朝攀梦中怕,最堪夸,牧童渔叟偏宜夏。清风睡煞,淡烟难画,掩映两三家。
客船晚烟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戍楼残霞
戍楼残照断霞红,只有青山送。梨叶新来带霜重,望归鸿,归鸿也被西风弄。闲愁万种,旧游云梦,回首月明中。
市桥月色
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绿悠悠,软风吹动玻璃皱。烟波顺流,乾坤如昼,半夜有行舟。
莲塘雨声
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头上闲云片时过,泛清波,兰舟饱载风流货。诸般小可,齐声高和,唱彻采莲歌。
杂咏
市朝名利少相关,成败经来惯。莫道无人识真赝,这其间,急流勇退谁能辨?一双俊眼,一条好汉,不见富春山。
古今荣辱转头空,都是相般弄。我道虚名不中用,劝英雄,眼前祸患休多种。秦宫汉冢,乌江云梦,依旧起秋风。
杏花开候不曾晴,败尽游人兴。红雪飞来满芳径,问春莺,春莺无语风方定。小蛮有情,夜凉人静,唱彻醉翁亭。
海棠开过到蔷薇,春色无多味。争奈新来越憔悴,教他谁,小环也似知人意。疏帘卷起,重门不闭,要看燕双飞。
淡烟微雨锁横塘,且看无风浪。一叶轻舟任飘荡,芰荷香,渔歌虽美休高唱。些儿晚凉,金沙滩上,多有睡鸳鸯。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晚来群雀噪茅檐,渐渐云收敛。但觉新凉入藤簟,喜幽潜,佳人学得皆勤俭。闲情幽怨,新愁旧恨,不许上眉尖。
淡黄杨柳月中疏,今古横塘路。为问萧郎在何处,近来书,一帆又下潇湘去。试问别后,软绡红泪,多似露荷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诸般(諸般)zhū bān
各种;各方面。 宋 苏轼 《论桩管坊场役钱札子》:“并用支酬衙前,召募纲运官吏,接送雇人及应缘衙役人诸般支使。”《水浒传》第三二回:“这个兄弟诸般都肯向前,只是有这些毛病。”《天雨花》第十四回:“宅中只有随身物,诸般停当尽完成。” 萧乾 《雁荡行》:“雏燕在溪上轻佻地掠出诸般姿势。” ——《漢語大詞典》
小可 xiǎo kě
(1).犹稍好,尚可。 晋 王羲之 《与人书》:“顷犹小差,欲极游目之娱,而吏卒守之,可叹耳。 东阳 花果似小可,何日得卿诸人。”
(2).犹小小。引申而为细小、低微、寻常、轻易等意。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今贼界沿边小可首领,并伪署观察使之名。”《西游记》第二六回:“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 周立波 《民兵》:“别的都犹是小可,只怕婚姻上会发生一点子阻碍。”
(3).疾病稍愈。 晋 王羲之 《与人书》:“吾小可,当自力 芜湖 迎汝。”《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氏儿不幸,惹下一天愁署绪,卧病两月,才得小可。”
(4).自称谦词。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小可是 临江驛 的驛丞。”《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可不才,自幼学吏。”《孽海花》第九回:“只好待小可探探口气,明日再行奉覆罢。”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二:“小可年幼,还没拜见过老前辈们。” ——《漢語大詞典》
(2).犹小小。引申而为细小、低微、寻常、轻易等意。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今贼界沿边小可首领,并伪署观察使之名。”《西游记》第二六回:“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 周立波 《民兵》:“别的都犹是小可,只怕婚姻上会发生一点子阻碍。”
(3).疾病稍愈。 晋 王羲之 《与人书》:“吾小可,当自力 芜湖 迎汝。”《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氏儿不幸,惹下一天愁署绪,卧病两月,才得小可。”
(4).自称谦词。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四折:“小可是 临江驛 的驛丞。”《水浒传》第四一回:“小可不才,自幼学吏。”《孽海花》第九回:“只好待小可探探口气,明日再行奉覆罢。”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二:“小可年幼,还没拜见过老前辈们。” ——《漢語大詞典》
齐声(齊聲)qí shēng
(1).犹齐誉。《汉书·叙传上》:“ 夷 ( 伯夷 ) 惠 ( 柳下惠 )舛而齐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 沛献王 刘辅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 东平王 刘苍 )齐声於 扬 ( 扬雄 ) 史 ( 史岑 )。”
(2).异口同声。 唐 常非月 《咏谈容娘》:“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 乐华 和 大文 差不多齐声说。” ——《漢語大詞典》
(2).异口同声。 唐 常非月 《咏谈容娘》:“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一:“ 乐华 和 大文 差不多齐声说。”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和 hé/hè/huó/huò/hú《國語辭典》
和 [ hé ]
名- 各數相加的總數。如:「總和」、「二加三的和是五。」
- 適中、恰到好處、剛柔並濟的常道。《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禮記·中庸》:「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日本的別名。如:「大和民族」。
- 姓。如漢代有和武、晉代有和嶠。
- 敦睦、調諧。如:「和好如初」。《左傳·隱公四年》:「臣聞以德和民,不聞以亂。」
- 連同。如:「和衣而眠」。
- 溫順的、安詳的。如:「和藹」、「心平氣和」、「和顏悅色」。南朝陳·徐陵〈晉陵太守王勵德政碑〉:「風神雅淡,識量寬和。」唐·張說〈岳陽早霽南樓〉詩:「心阻意徒馳,神和生自足。」
- 溫暖的。如:「和煦」、「風和日麗」。唐·白居易〈首夏病間〉詩:「清和好時節,微風吹裌衣。」
- 對、向。如:「你和尊長講話的態度要恭敬。」《紅樓夢·第八回》:「好幾處都有,都稱贊得了不得,還和我們尋呢!」
- 與、跟。如:「我和他是好朋友。」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和 [ hè ]
動- 聲音相應。如:「附和」、「唱和」。《資治通鑑·卷二三六·唐紀五十二·順宗永貞元年》:「絪等從而和之,議始定。」宋·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 依原詩格律或內容作詩以酬答他人。唐·白居易〈和微之詩·序〉:「微之又以近作四十三首寄來,命僕繼和。」
和 [ huo ]
形- 溫暖的。如:「暖和」。
和 [ hàn ]
連- 之語音。
和 [ hú ]
動- 牌戲中牌張已湊齊成副而獲勝稱為「和」。如:「和牌」。《文明小史·第五五回》:「秦鳳梧自己買這樣,買那樣,應酬朋友,吃酒碰和,毛毛的也有一萬了。」
和 [ huò ]
動- 攪拌、混合。如:「攪和」、「和麵」。《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詫異道:『與他們甚麼相干?怎麼也和在裡頭。』」
唱 chàng《國語辭典》
唱 [ chàng ]
动- 发出歌声。如:「唱歌」、「合唱」。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高声呼叫。如:「唱名」、「唱票」。唐·李贺〈恼公〉诗:「鸡唱星悬柳,鸦啼露滴桐。」
- 倡导。《南史·卷一五·傅亮传》:「我首唱大义,兴复皇室。」通「倡」。
- 泛称诗词歌曲。如:「绝唱」、「小唱」。
彻 ( 徹 ) chè
彻 [ chè ]
- 通,透:贯~。透~。~底。~骨。~悟。响~。
- 治,开发:“~田为粮”。
- 毁坏:“~我墙屋”。
采莲(采蓮)cǎi lián
即《采莲曲》。 宋 曼殊 《渔家傲》词:“一曲《採莲》风细细,人未醉,鸳鸯不合惊飞起。”参见“ 採莲曲 ”。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即《採莲曲》。 南朝 梁 何逊 《寄江州褚咨议》诗:“因君奏《采莲》,为余吟《别鹤》。”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露气闻香杜,歌声识《采莲》。” 明 王世贞 《赠梁公实谢病归》诗:“《采莲》一曲杳然去,得醉即卧清溪头。”参见“ 採莲曲 ”。 ——《漢語大詞典》
歌 gē《國語辭典》
歌 [ gē ]
動- 唱。按樂曲或節拍來發聲。如:「高歌一曲」、「引吭高歌」。《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
- 頌揚。如:「歌功頌德」。《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夫天下稱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風。」唐·李白〈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噫大塊之氣,歌炎漢之風。」
- 合樂的曲調。如:「民歌」、「俚歌」、「漁歌」。《書經·舜典》:「詩言志,歌永言。」《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梁鴻傳》:「因東出關,過京師,作五噫之歌。」
- 一種詩歌體裁。屬於能唱的韻文。如〈長恨歌〉、〈子夜歌〉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