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宫神君欲至,半夜灵风肃然。
苏轼〔宋代〕《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四首》
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
寿宫神君欲至,半夜灵风肃然。
玉玺亲题御笔,金童来侍天香。
礼罢祝融参乘,前驱已过衡湘。
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寿宫神君欲至,半夜灵风肃然。
玉玺亲题御笔,金童来侍天香。
礼罢祝融参乘,前驱已过衡湘。
解剑独行残月,披衣困卧清风。
梦蝶犹飞旅枕,粥鱼已响枯桐。
陂水初含晓渌,稻花半作秋香。
皂盖却迎朝日,红云正绕宫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寿宫(壽宫)shòu gōng
(1).供神之宫。《楚辞·九歌·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王逸 注:“寿宫,供神之处也。祠祀皆欲得寿,故名为寿宫也。”《汉书·郊祀志》:“於是上病癒,遂起,幸 甘泉 ,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神君最贵者曰 太一 。”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寿宫,奉神之宫也。”
(2).寝宫。《吕氏春秋·知接》:“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 仲父 乎?!’蒙衣袂而絶乎寿宫。” 高诱 注:“寿宫,寝堂也。”
(3).墓祠;又常指皇帝生前预筑的陵墓。 宋 洪朋 《寄题胡公祠堂》诗:“堂后寿宫閟日月,堂前荒草横古今。”《明史·方从哲传》:“又语及寿宫, 从哲 等以先帝山陵对。帝自指曰:‘朕寿宫也。’诸臣皆泣。”《清史稿·礼志五》:“ 康熙 二年,相度 遵化 凤臺山 建 世祖 陵,曰 孝陵 。先是 世祖 校猎於此,停轡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鬱,可为朕寿宫。’” ——《漢語大詞典》
(2).寝宫。《吕氏春秋·知接》:“公慨焉叹,涕出,曰:‘嗟乎,圣人之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以见 仲父 乎?!’蒙衣袂而絶乎寿宫。” 高诱 注:“寿宫,寝堂也。”
(3).墓祠;又常指皇帝生前预筑的陵墓。 宋 洪朋 《寄题胡公祠堂》诗:“堂后寿宫閟日月,堂前荒草横古今。”《明史·方从哲传》:“又语及寿宫, 从哲 等以先帝山陵对。帝自指曰:‘朕寿宫也。’诸臣皆泣。”《清史稿·礼志五》:“ 康熙 二年,相度 遵化 凤臺山 建 世祖 陵,曰 孝陵 。先是 世祖 校猎於此,停轡四顾曰:‘此山王气葱鬱,可为朕寿宫。’” ——《漢語大詞典》
神君 shén jūn
(1).神灵;神仙。《韩非子·说林上》:“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 宋 苏轼 《醴泉观真靖崇教大师真赞》:“北方有神君,出内冈与冥。” 清 金兆藩 《宫井篇》:“想像神君领玉霄,青天碧海梦迢迢。”
(2).旧时对贤明官吏的敬称。《后汉书·荀淑传》:“出补 朗陵侯 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陈书·孔奂传》:“ 奂 清白自守,妻子竝不之官,唯以单舩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在 苏州 日,輓 吴县 令 贺吉人 崇禧 云:‘百里旧神君,剡牘未酬举主愿;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漢語大詞典》
(2).旧时对贤明官吏的敬称。《后汉书·荀淑传》:“出补 朗陵侯 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陈书·孔奂传》:“ 奂 清白自守,妻子竝不之官,唯以单舩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在 苏州 日,輓 吴县 令 贺吉人 崇禧 云:‘百里旧神君,剡牘未酬举主愿;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至 zhì《國語辭典》
至 [ zhì ]
动- 到达、来到。《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 大、完善。《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 极、甚。《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 表示转折的语气。《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 二十四节气之一。如:「冬至」、「夏至」。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半夜 bàn yè
(1).一夜的一半。 唐 皎然 《宿山寺寄李中丞洪》诗:“从他半夜愁猿惊,不废此心长杳冥。”《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今日同这二位混,混了半夜,好容易脸不红了。” 巴金 《灭亡》第五章:“那伸直的道路经过了半夜的安息之后,现在又开始向人们诉说它底被人践踏的命运。”
(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漢語大詞典》
(2).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 唐 王维 《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宋 苏轼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诗:“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半夜里, 姜永泉 接到情报:敌人离此不远了。” ——《漢語大詞典》
灵风(靈風)líng fēng
(1).谓时势。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
(2).春风,东风。 唐 李商隐 《赠白道者》诗:“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叶葱奇 疏解:“次句标明时令。”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寺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莫言春作迟,但念寒滩阻。”
(3).喻教化。 明 吴承恩 《赠学博郑东窗先生东归序》:“自夫子之来 淮 ,康我式我,震我以灵风,而濡我以甘泽。”
(4).阴惨的风。《花月痕》第四三回:“满屋中忽觉灵风习习,窗外一阵阵细雨。”
(5).阴灵的节概。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灵风鼠雀避,落日鹿麋过。”
(6).修道者或神灵的风范。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期诚玄契,遐想灵风,至怀所诣,因心则通。”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四:“灵风肃穆帷中语,凭仗神工斡国工。” ——《漢語大詞典》
(2).春风,东风。 唐 李商隐 《赠白道者》诗:“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叶葱奇 疏解:“次句标明时令。”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寺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莫言春作迟,但念寒滩阻。”
(3).喻教化。 明 吴承恩 《赠学博郑东窗先生东归序》:“自夫子之来 淮 ,康我式我,震我以灵风,而濡我以甘泽。”
(4).阴惨的风。《花月痕》第四三回:“满屋中忽觉灵风习习,窗外一阵阵细雨。”
(5).阴灵的节概。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灵风鼠雀避,落日鹿麋过。”
(6).修道者或神灵的风范。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期诚玄契,遐想灵风,至怀所诣,因心则通。”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四:“灵风肃穆帷中语,凭仗神工斡国工。” ——《漢語大詞典》
肃然(肅然)sù rán
(1).恭敬貌。《大戴礼记·主言》:“ 曾子 惧,肃然抠衣下席,曰:‘弟子知其不孙也。’”《汉书·礼乐志》:“百官侍祠者数百人,皆肃然动心焉。”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儿童走卒或游卧嬉戏其下,亦从而拱揖拜跪,肃然如见其人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指给我看那地点时,我肃然脱下了帽。”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漢語大詞典》
(2).畏惧貌。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奏虽寝,朝廷肃然敬惮之。”《太平御览》卷三九三引 南朝 梁 沈约 《俗说》:“ 王僧敬 兄弟列坐斋中,见之若神;小人从户前过,皆肃然毛竖。”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编·畿辅·京师旧城》:“其塔至今完好,像设木石,坚緻古朴,风铃四彻,听之心魂肃然。”
(3).严肃认真;庄严。《荀子·强国》:“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婆罗门遂以所宿之房,涂香洒扫,像设肃然,其敬如在。”《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独到了状元拜祭酒,那祭酒却是要肃然无声安然不动的受那四拜。”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三》:“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 中国 将来的脊梁。”
(4).指安定平静,秩序良好。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进善退恶,风教肃然。”《南齐书·皇后传·高昭刘皇后》:“严正有礼法,家庭肃然。”《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庭无閒杂,内外肃然。”
(5).微风吹动貌。《史记·孝武本纪》:“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也。”《续谈助》卷三引《汉武故事》:“神君最贵者大夫,次大禁司命之属,皆从之。非可得见,闻者音与人等,来则肃然风生,帷幄皆动。”
(6).萧瑟貌。 宋 苏轼 《颶风赋》:“庭户肃然,槁叶蔌蔌,惊鸟疾呼,怖兽辟易。”
(7).山名。在 泰山 东麓。《史记·孝武本纪》:“丙辰,禪 泰山 下阯东北 肃然山 ,如祭后土礼。” 南朝 宋 谢灵运 《泰山吟》:“登封瘞崇坛,降禪藏 肃然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二·济南府》:“ 肃然山 ,州( 泰安州 )东北七十里……其东南即 莱芜县 界,山势巍峩,对之肃然,因名。”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