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颠僵力与风雷争,昏暗如闻龙象泣。

王鏊明代〕《悯松

洞庭古寺名翠峰,山门夹道皆长松。苍皮鳞皴根诘屈,风动十里闻笙镛。

团栾下荫翠羽葆,夭矫上耸苍髯龙。不知当年谁手植,云是宋家三百年前之旧物。

每当赤日坐其下,时有清风吹鬓发。因思古人不可见,重是甘棠无剪伐。

兹来忽见怪且惊,倒卧道路纵复横。可怜堂堂十八公,尽与官家充践更。

神咷鬼趡竞遮护,崖摧壑陷难支撑。我伤嘉树因久立,封殖有怀何所及。

颠僵力与风雷争,昏暗如闻龙象泣。龙象泣,何所为,县官催租如火急。

伊昔秦皇法最苛,犹有封爵来山阿。如何今日值劫数,大斧长锯交撝呵。

深山更深无处避,岂若社栎长婆娑。年来征税总类此,谁采野老民风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颠僵风雷龙象

颠僵(顛殭)diān jiāng
跌倒。 宋 欧阳修 《憎苍蝇赋》:“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颺,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
指遭受挫折、陷于困境的人。 元 郝经 《浑源刘先生哀辞》:“砭焫沉痼开膏肓,护籍僨踣扶颠殭。”  ——《漢語大詞典》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2.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3.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4.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5.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6.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7. 姓。如宋代有力起。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风雷(風雷)fēng léi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漢語大詞典》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1.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2.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1.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2.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3.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4.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1.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2.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暗 àn《國語辭典》

暗 [ àn ]

  1. 不明亮的、光线不足的、黑夜的。如:「暗房」、「阴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宋·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词:「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2. 幽深、阴翳。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 昏昧、不明事理。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通「暗」。
  4. 不让人知道的、不公开的。如:「暗号」、「明人不做暗事。」
  5. 无光泽的。宋·苏轼〈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词:「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1. 默不作声的、隐密的。如:「暗杀」、「暗示」、「暗渡陈仓」。唐·韩偓〈无题〉诗:「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三出》:「宠固君心,暗中包藏计狡。」
  1. 不光明。如:「弃暗投明」。
  2. 姓。如元代有暗伯。
  1. 光线变得不明亮。如:「天色已渐渐暗了。」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龙象(龍象)lóng xiàng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漢語大詞典》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1.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1.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