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西山老翁饱松麦,造物赋予何辽哉!

陆游宋代〕《和范舍人永康青城道中作

风驱雨压无浮埃,骖騿千骑东方来。
胜游公自辈王谢,净社我亦追宗雷。
岷山楼上一徙倚,如地始辟天初开。
廓然眼界三万里,山一螘垤水一杯。
世间幻妄几变灭,正自不满吾曹咍。
丈夫本愿布衣老,达士讵畏苍颜催。
君看神君岁食羊四万,处处弃骨高成堆。
西山老翁饱松麦,造物赋予何辽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西山老翁造物赋予

西山 xī shān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漢語大詞典》
老翁 lǎo wēng
(1).年老的男子。含尊重意。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唐 李颀 《野老曝背》诗:“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 清 赵翼 《春游》诗:“著个老翁堪入画,陌头扶杖髩萧骚。”《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只见庵内走出一个老翁来,定睛看时,不是别人,就是 潘保正 。”
(2).对有权势者的称呼。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余自丙辰再入朝,则三品以上庶僚,多称之曰老翁,又有无故而称老师者。”
(3).老父。《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况且老翁把你留京,深望你这番乡试一举成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你老翁在家时,我就受他的惠不少,今天又叨扰你了。”
(4).指老天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假若误出误入,那有罪的老死牖下,无罪的却命絶于囹圄刀锯之间。难道头顶上这个老翁,是没有眼睛的么?”  ——《漢語大詞典》
饱 ( 飽 ) bǎo
饱 [ bǎo ]
  1. 吃足了,与“饿”相对:~餐。~暖。
  2. 足、充分:~满。~和。~学(学识丰富)。~含。~览。~受。一~眼福。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1.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2. 姓。如隋代有松贇。
麦 ( 麥 ) mài
麦 [ mài ]
  1.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田。~收。~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
  2. 姓。
造物 zào wù
(1).见“ 造物者 ”。
(2).运气;福份。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姑夫无了子嗣,各人的造物,你可怎么埋怨我,干我甚么事!”《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解元好个造物!即目三日之内,有分遇大贵人发跡,贵不可言。” 严敦易 注:“命运,福气。”  ——《漢語大詞典》
赋予(賦予)fù yǔ
给与;交给。《汉书·陈汤传》:“凡斩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餘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宋 陆游 《午枕》诗:“老夫享此七十年,每愧天公赋予偏。”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三章:“坚决完成党赋予我的这项光荣使命。”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辽 ( 遼 ) liáo
辽 [ liáo ]
  1. 远:~远。~阔。
  2. 中国朝代名:~代。
  3. 中国辽宁省的简称。
哉 zāi《國語辭典》

哉 [ zāi ]

  1. 始。《尔雅·释诂》:「哉,始也。」
  1. 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如:「何足道哉!」《诗经·邶风·北门》:「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孟子·滕文公下》:「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2. 表示惊叹的语气。如:「大哉中华!」。《文选·宋玉·风赋》:「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3. 表示悲哀的语气。如:「呜呼哀哉!」
  4. 表示肯定的语气。《左传·宣公十一年》:「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
  5. 吴语。表示事情已经发生。《海上花列传·第一回》:「比仔从前省得多哉。」同「了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