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范仲淹宋代〕《鹤联句

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
幽间靖节性,孤高伯夷心。
颉颃紫霄垠,飘飘沧浪浔。
岳湛有仙姿,钧韶无俗音。
毛滋月华淡,顶粹霞光深。
目流泉客泪,翅垂羽人襟。
腾汉雪千丈,点溪霜半寻。
纖喙砺青铁,修胫雕碧琳。
岩栖干溪树,泽饮卑蹄涔。
鸾皇自埙篪,燕雀徒商参。
独翅耸琼枝,群舞倾瑶林。
病馀霞云段,梦回松吹吟。
静嫌鹦鹉言,高笑鸳鸯淫。
金精冷澄澈,玉格寒萧森。
洁白不我恃,腥膻非所任。
稻梁不得已,虮虱胡为侵。
天池忆鹏游,云罗伤凤沈。
风流超缟素,雅淡绝规箴。
相亲长道情,偶见销烦襟。
西汉惜冯唐,华皓欲投簪。
南朝仰卫玠,清羸疑不禁。
端如方直臣,处群良足钦。
介如廉退士,惊秋犹在阴。
几诮鹰隼鸷,羁韛俄见临。
还嗤凫鹥贪,弋缴终就擒。
乘轩乃一芥,空笼仍万金。
片云伴遥影,冥冥越烟岑。
长飚送逸响,亭亭出霜砧。
蓬瀛忽往来,桑田成古今。
愿下八佾庭,鼓舞薰风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蓬瀛往来桑田古今

蓬瀛 péng yíng
蓬莱 和 瀛洲 。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得道之士﹞或委华駟而轡蛟龙,或弃神州而宅 蓬 瀛 。” 唐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诗:“幽人蹈 箕 潁 ,方士访 蓬 瀛 。” 明 唐顺之 《送王侍读赴南都》诗:“此去 周南 异留滞,看君到处即 蓬 瀛 。”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往来(往來)wǎng lái
亦作“ 往徠 ”。
(1).来去,往返。《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李镜池 通义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絶貌。”《隶释·汉仙人唐公房碑》:“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往徠,转景即至。” 唐 温庭筠 《经李徵君故居》诗:“惆悵羸驂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还是快点印出的好,否则,邮件往来,又是许多日子。”
(2).反覆;来回。《易·繫辞上》:“夫是故闔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一闔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予壬子冬下 三峡 ,至十二峯,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
(3).交往,交际。《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魏书·刘廞传》:“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懌 为宰辅, 廞 皆与其子姪交游往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衡山 甚好,只是与人没往来。” 巴金 《家》九:“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
(4).犹进退。指引荐与黜退。《书·君奭》:“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孙星衍 疏:“无能往来,为无能进贤退不肖。”《汉书·朱云传》:“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却也。”
(5).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 陆佃 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  ——《漢語大詞典》
桑田 sāng tián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古今 gǔ jīn
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於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