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朝会风云,顾眄立四极。

秦观宋代〕《送孙诚之尉北海

吾乡如覆孟,地据提楚脊。
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
蜿蜓戏神珠,正昼飞霹雳。
草木无异姿,灵气殊郁积。
所以生群材,名抱刑山璧。
小为百夫防,大为万人敌。
夫子少迈伦,喑呜阻金石。
奏赋明光宫,玉座瞻咫尺。
翻身堕云霄,十载迫穷厄。
焚舟更一战,得尉沧海北。
五月乘画船,箫鼓事远适。
天横齐山青,雨带楚水黑。
勿云晚方仕,四十乃古昔。
勿云名位卑,九万自此击。
幽求尉朝邑,鬓发森己白。
元振尉通泉,律令非所即。
一朝会风云,顾眄立四极。
行矣壮旧图,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朝会风顾眄四极

一朝 yī zhāo
(1).一个早晨。《诗·小雅·彤弓》:“鐘鼓既设,一朝饗之。”《汉书·贾谊传》:“屠牛 坦 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也。” 汉 王充 《论衡·状留》:“不崇一朝,輒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2).一时;一旦。《淮南子·道应训》:“使者謁之, 襄子 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魏书·艺术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原料一朝事露,不能到底,惟有一死而已。” 周立波 《参军这一天》:“一朝有事,连队上点我的名时,说是给婶婶买海味去了,那要得吗?”参见“ 一朝之忿 ”。  ——《漢語大詞典》
会风 huì fēng
会议的风气。例如:在省直单位带头开了新会风。  ——《漢語大詞典》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1.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2. 姓。如漢代有云敞。
  1.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2.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1.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2.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3.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1.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顾眄(顧眄)gù miǎn
(1).回视;斜视。《汉书·叙传上》:“是故 鲁连 飞一矢而蹶千金, 虞卿 以顾眄而捐相印也。”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顾眄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惸惸然欷歔惴惕。” 宋 王观国 《学林·盼眄盻》:“世言顾眄,谓邪视也,而多误读为顾盼。”
(2).左顾右眄。多用以表示洋洋自得。《后汉书·马援传》:“ 援 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也!’”《南史·范泰传》:“及在 西池 射堂上,跃马顾眄,自以为一世之雄。”《新唐书·祝钦明传》:“帝与羣臣宴, 钦明 自言能《八风舞》,帝许之。 钦明 体肥丑,据地摇头睆目,左右顾眄,帝大笑。”
(3).看重;赏识。《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 显祖 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於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南史·颜延之传》:“仰窃过荣,增愤薄之性,私恃顾眄,成强梁之心。”《旧唐书·萧俛传》:“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飞骑尉,袭 徐国公 ,赐緋鱼袋。”
(4).指看视的目光。《晋书·元帝纪》:“及长,白豪生於日角之左,隆準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煒如也。”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羣鸡叙立於广场,顾眄如神,指挥风生。”  ——《漢語大詞典》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1.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2.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3.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4.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5.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6.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1.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1.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四极(四極)sì jí
(1).四方极远之地。《楚辞·离骚》:“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朱熹 集注:“四极,四方极远之地。” 秦 李斯 《峄山刻石》:“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歷三辰而玉步,照四极而金声。” 金 完颜璹 《自适》诗:“小斋蜗角许,夜卧膝仍屈;能以道眼观,宽大犹四极。”
(2).指四方极远之国。《尔雅·释地》:“东至於 泰远 ,西至於 邠国 ,南至於 濮铅 ,北至於 祝栗 ,谓之四极。” 郭璞 注:“四极,皆四方极远之国。”
(3).四境。《管子·问》:“官府之藏,彊兵保国,城郭之险,外应四极。” 尹知章 注:“四极,谓国之四鄙也。” 汉 晁错 《对贤良文学策》:“四极之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 清 徐昂发 《经广武城》诗:“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4).古代神话传说中四方的擎天柱。《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顓民,鷙鸟攫老弱。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 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新炼 媧妃 之石,玉清仍是九层;更筑 共工 之山,坤维安於四极。”
(5).古代天文学名词。指日月周行四方所达的最远点。《周髀算经》卷下:“凡日月运行,四极之道。” 赵爽 注:“运,周也。极,至也,谓外衡也。日月周行四方,至外衡而还,故曰四极也。” 元 揭傒斯 《铜仪》诗:“飞龙缠四极,黄道界中天。”
(6).指四肢。《素问·汤液醪醴论》:“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 王冰 注:“四极言四末,则四肢也。”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神明运四极,反以形骸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