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芝兰(芝蘭)zhī lán
(1).芷和兰。皆香草。芝,通“ 芷 ”。《荀子·王制》:“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於森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荀子·宥坐》作“芷兰”。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同人》:“南山芝兰,君子所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分若芝兰,坚逾胶漆。”
(2).喻优秀子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芝兰有秀,羔鴈成行。” 明 陆采 《明珠记·探留》:“念荆花早年失偶,喜芝兰这回重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九:“生儿只识 秦 碑字,脆弱芝兰笑 六朝 。”参见“ 芝兰玉树 ”。 ——《漢語大詞典》
(2).喻优秀子弟。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芝兰有秀,羔鴈成行。” 明 陆采 《明珠记·探留》:“念荆花早年失偶,喜芝兰这回重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九:“生儿只识 秦 碑字,脆弱芝兰笑 六朝 。”参见“ 芝兰玉树 ”。 ——《漢語大詞典》
室 shì《國語辭典》
室 [ shì ]
名- 房间。如:「教室」、「卧室」、「休息室」、「工作室」。
- 朝廷、朝代。《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宋·苏轼〈教战守策〉:「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
- 家、户。《孟子·离娄上》:「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汉·王充《论衡·偶会》:「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
- 妻子。《礼记·曲礼上》:「三十曰壮,有室。」《警世通言·卷二九·宿香亭张浩遇莺莺》:「缘此至弱冠之年,犹未纳室。」
- 坟墓、墓穴。《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 刀鞘、剑鞘。《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唐·刘禹锡〈砥石赋·序〉:「始予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剖其室乃能出。」
- 机关团体中的工作单位。如:「人事室」、「秘书室」、「公共关系室」。
- 姓。如辽代有室昉。
自好 zì hào
自以为美好。《庄子·天下》:“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荀子·修身》:“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自爱;自重。《孟子·万章上》:“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朱熹 集注:“自好,自爱其身之人也。”《韩非子·显学》:“立节参民,执操不侵,怨言过於耳必随之以剑,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自好之士。”《汉书·贾谊传》:“顽顿亡耻,奊詬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漢語大詞典》
自爱;自重。《孟子·万章上》:“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 朱熹 集注:“自好,自爱其身之人也。”《韩非子·显学》:“立节参民,执操不侵,怨言过於耳必随之以剑,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自好之士。”《汉书·贾谊传》:“顽顿亡耻,奊詬亡节,廉耻不立,且不自好,苟若而可,故见利则逝,见便则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次即束身自好,优游卒岁,以自处于朝隐。” ——《漢語大詞典》
文字 wén zì
(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 汉 谨慎 《〈说文解字〉叙》:“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按,依类象形,即独体,为文;形声相益,即合体,为字。《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 唐 韩愈 《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小学》:“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歷岁时,且由众手,全羣共喻,乃得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説也。”
(2).连缀单字而成的诗文。 唐 孟郊 《老恨》诗:“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雷 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考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3).指诗文中的文辞、词句。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搜奇抉怪,雕鏤文字,与韦布里閭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
(4).公文;案卷。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齎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 ,报与 晁盖 几个。”《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 韩王 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钱大尹 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 山前行 山定 来。当时 山定 承了这件文字。”
(5).指奏疏或札子。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熙寧 初议新法,中外惶骇, 韩魏公 有文字到朝廷, 裕陵 之意稍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一日,入札子,以山陵有事取覆,乞晚临,后上殿独对,谓官家不得惊,有一文字须进呈,説破只莫泄。” ——《漢語大詞典》
(2).连缀单字而成的诗文。 唐 孟郊 《老恨》诗:“无子抄文字,老吟多飘零。”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雷 则云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规。”《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几个考学,看了舍亲的文字,都许他京解之才。”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
(3).指诗文中的文辞、词句。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搜奇抉怪,雕鏤文字,与韦布里閭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
(4).公文;案卷。 宋 范仲淹 《耀州谢上表》:“今后贼界差人齎到文字,如依前僭伪,立便发遣出界,不得收接。”《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 ,报与 晁盖 几个。”《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各路州县接得文字,得知 韩王 被虏,诸将皆亡,未免具降书投降。”《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钱大尹 看罢,即时教押下一箇所属去处,叫将 山前行 山定 来。当时 山定 承了这件文字。”
(5).指奏疏或札子。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熙寧 初议新法,中外惶骇, 韩魏公 有文字到朝廷, 裕陵 之意稍疑。”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韩琦》:“一日,入札子,以山陵有事取覆,乞晚临,后上殿独对,谓官家不得惊,有一文字须进呈,説破只莫泄。” ——《漢語大詞典》
饮 ( 飲 ) yǐn
饮 [ yǐn ]
-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 隐没(mò):~羽。
- 给牲畜水喝:~马。~牛
谁 ( 誰 ) shuí
谁 [ shuí ]
- 疑问人称代词:你是~?~何(a.哪一个人;b.诘问,呵问)。~们。~人。~个。
- 任何人,无论什么人:这件事~都不知道。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