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她待要罢手,我何曾开口。

唐寅明代〕《恩仇

恩多成怨,悔只悔,当初不识风流面。

恩变作仇,顿忘了神前咒,
她待要罢手,我何曾开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待要罢手何曾开口

她 tā/jiě《國語辭典》

她 [ tā ]

  1. 女性第三人称。如:「她是我妹妹。」
待要 dài yào
打算;想要。《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待要赏新荷,争知疾愈么?”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可待要隔断 巫山 窈窕娘,怨女鰥男各自伤。”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俺待要战呵,残兵羸将谁堪鬭?”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五:“他现在光想找贫雇农唠嗑,待要不进屋,又已经来了。”  ——《漢語大詞典》
罢手(罷手)bà shǒu
住手,停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水浒传》第五回:“不如罢手,后来倒好相见。” 周恩来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迫使敌人罢手,取得人民所热望的和平。”  ——《漢語大詞典》
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1.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2.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1.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1.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1. (一)​之讀音。
何曾 hé zēng
(1).为何,何故。《孟子·公孙丑上》:“尔何曾比予於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宋玉 《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诗·大雅·云汉》“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
(2).何尝;几曾。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王昌龄 《九日登高》诗:“谩説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苏轼 《和寄无选长官》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  ——《漢語大詞典》
开口(開口)kāi kǒu
(1).指食口,人口。《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
(2).指说话。《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诚一开口请 如姬 , 如姬 必许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见他发出话来,又説得正气了,一时也没得回他,通红了脸,不敢开口。” 柔石 《二月》二:“当每次 陶岚 开口的时候,他立刻向她注意看着。”
(3).笑。 唐 吕岩 《赠刘方处士》诗:“尘世相逢开口希,共论太古同流志。” 清 汪懋麟 《九日颂嘉招同诸子饮黑龙潭得九字》:“大笑能几回,见此即开口。”
(4).求助;告贷。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托朋友给找事,他以为,必须得投一点资:先给人家送点礼物啊,或是请吃吃饭啊,而后才好开口。” 茅盾 《子夜》四:“本来我不敢向 沧翁 开口,可是 三先生 的信里,口气十分严厉,我又凑不齐,只好请 沧翁 帮帮我的忙了。”
(5).指开凿口子。《清史稿·河渠志二》:“惟新口外挑水坝稍短,清水盛旺,或恐溜宽,宜再筑长坝,不必仍旧开口。”
(6).指为刀剪类刃具磨出刃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