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已将心变寒灰后,
岂料光生腐草馀。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
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岂料光生腐草馀。建水风烟收客泪,杜陵花竹梦郊居。
劳君故有诗相赠,欲报琼瑶恨不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紫凤(紫鳳)zǐ fèng
传说中的神鸟。亦指衣上凤鸟花纹。 南朝 齐 谢朓 《隋王鼓吹曲·钧天曲》:“紫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唐 杜甫 《北征》诗:“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二:“紫凤放娇衔 楚 珮,赤鳞犯舞拨 湘 絃。”《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歌传紫凤,夸北地之胭脂。” ——《漢語大詞典》
朝衔(朝衔)
司空图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韵府拾遗 咸韵》
五色书(五色書)wǔ sè shū
指诏书。 唐 司空曙 《酬张芬赦后见赠》诗:“紫凤朝啣五色书,阳春忽报网罗除。”参见“ 五色詔 ”。 ——《漢語大詞典》
阳春(陽春)yáng chūn
(1).春天;温暖的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 泲水 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於时。” 唐 酒肆布衣 《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 徐迟 《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德政。 南朝 梁 沈约 《梁鼓吹曲·昏主恣淫慝》:“悠悠亿万姓,於此覩阳春。”
(3).比喻恩泽。 唐 欧阳詹 《上郑相公书》:“上天至仁之膏泽,厚地无私之阳春。”
(4).比喻温柔淫靡。《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叮嚀此去 姑苏城 ,花街莫听阳春声。”
(5).古歌曲名。是一种比较高雅难学的曲子。 汉 李固 《致黄琼书》:“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后用以泛指高雅的曲调。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白居易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诗:“《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参见“ 阳春白雪 ”。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布 bù《國語辭典》
布 [ bù ]
名- 棉麻或絲綢織品的總稱。如:「棉布」、「紗布」、「帆布」、「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 古代的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 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 宣告。如:「發布」、「頒布」、「宣布」、「開誠布公」。《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 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 設置、陳設。如:「布局」、「布署」、「布下圈套」、「警方已布下天羅地網,任歹徒插翅也難飛。」《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 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网罗(網羅)wǎng luó
(1).捕捉鸟兽的工具。《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不动,不絓网罗。”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高飞畏鴟鳶,下飞畏网罗。”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闻道鵷鸿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 清 顾炎武 《一雁》诗:“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
(2).比喻像网的笼罩物。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种骗术,直是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网罗。” 曹禺 《日出》第一幕:“她认定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残酷的桎梏,使她即使怎样羡慕着自由,也难以逃出自己的环境的网罗。”
(3).以网捕物。 唐 元稹 《蜘蛛诗》序:“ 巴 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网罗竹柏尽死。”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湖珠兆》:“因网罗之,得蚌径尺。”
(4).比喻法网。《韩非子·解老》:“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 唐 司空曙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其间又有不幸罹忧患,触网罗,至困阨流离以至。” 鲁迅 《〈二心集〉序言》:“谨案在‘清党’以后的党国里,讲共产主义是算犯大罪的,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 中国 。”
(5).搜罗;包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於此乎!”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此圣人所以网罗天下之逸民,追復先王之旧迹。” ——《漢語大詞典》
(2).比喻像网的笼罩物。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主》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这种骗术,直是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网罗。” 曹禺 《日出》第一幕:“她认定自己所习惯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残酷的桎梏,使她即使怎样羡慕着自由,也难以逃出自己的环境的网罗。”
(3).以网捕物。 唐 元稹 《蜘蛛诗》序:“ 巴 蜘蛛大而毒,其甚者,身边数寸,而踦长数倍其身,网罗竹柏尽死。”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湖珠兆》:“因网罗之,得蚌径尺。”
(4).比喻法网。《韩非子·解老》:“好用其私智而弃道理,则网罗之爪角害之。” 唐 司空曙 《酬张芬有赦后见赠》诗:“紫凤朝衔五色书,阳春忽布网罗除。” 宋 欧阳修 《〈江邻几文集〉序》:“其间又有不幸罹忧患,触网罗,至困阨流离以至。” 鲁迅 《〈二心集〉序言》:“谨案在‘清党’以后的党国里,讲共产主义是算犯大罪的,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 中国 。”
(5).搜罗;包容。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近自託於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唐 刘知几 《史通·本纪》:“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考篇目之大者,其莫过於此乎!”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此圣人所以网罗天下之逸民,追復先王之旧迹。” ——《漢語大詞典》
除 chú《國語辭典》
除 [ chú ]
动- 去掉。如:「铲除」、「扫除」、「为民除害」、「排除万难」。
- 免掉旧官职,任命新官职。《文选·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三国演义·第一回》:「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
- 更易、更换。如:「除岁」、「爆竹一声除旧岁」。
- 整治、修治。《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欲除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
- 用一数把另一数分成若干等分。如:「六除以二等于三。」
- 台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群臣扶掖莽,自前殿南下椒除。」唐·杜甫〈南邻〉诗:「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 数学上的运算方法之一。即除法。如:「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方法。」
- 表示不计算在内。如:「除非」、「除了教书外,晚上他还在大学进修。」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