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

刘禹锡唐代〕《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薇花十四韵

几年丹霄上,出入金华省。暂别万年枝,看花桂阳岭。
南方足奇树,公府成佳境。绿阴交广除,明艳透萧屏。
雨馀人吏散,燕语帘栊静。懿此含晓芳,翛然忘簿领。
紫茸垂组缕,金缕攒锋颖。露溽暗传香,风轻徐就影。
苒弱多意思,从容占光景。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
开尊好凝睇,倚瑟仍回颈。游蜂驻彩冠,舞鹤迷烟顶。
兴生红药后,爱与甘棠并。不学夭桃姿,浮荣在俄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南方公府佳境

南方 nán fāng
(1).南面,南边。表示方位。《易·说卦》:“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 高亨 注:“《説卦》又以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山海经·海外北经》:“臺在其东,臺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衝南方。”
(2).泛指南部地区,指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左传·昭公十九年》:“若大城 城父 ,而寘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后汉书·杨终传》:“且南方暑湿,障毒互生。”《新五代史·杂传·安从进》:“自 范延光 反 鄴 , 从进 已畜异志,恃 江 为险,招集亡命,益置军兵。南方贡输道出 襄阳 者,多擅留之。” 陶成章 《浙案记略》:“凡属 长江 以南,俱属南部,称曰南方。” 丁玲 《韦护》第一章三:“那南方人的 北京 腔,又柔和,又跃动。”  ——《漢語大詞典》
足 zú《國語辭典》

足 [ zú ]

  1. 人体下肢的总称。亦专指踝骨以下的部分,今称为「脚」。如:「举足」、「失足跌跤」。《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唐·韩愈〈山石〉诗:「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2. 动物的下肢,用来奔走或爬行。如:「节足动物」、「百足之虫」。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愿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 器物下面支撑的部分。《易经·鼎卦·九四》:「鼎折足。」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4. 姓。如战国时韩国有足强。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踏。《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足野羊。」
  2. 满足、使满足。《汉书·卷五·景帝纪》:「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
  3. 停止、止息。《老子·第二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1. 够量的、不缺乏的。如:「充足」、「心满意足」、「丰衣足食」。
  2. 富裕。如:「富足」。
  1. 整整的、完全的。如:「足足玩了一星期」、「足足乐了一天」、「在水中闷了足足有二分钟的气。」
  2. 堪、可以。如:「足供参考」、「足慰吾怀」、「足以自豪」。
  3. 值得。如:「何足挂齿」、「微不足道」。

足 [ jù ]

  1. 过分。参见「足恭 」条。
奇 qí/jī《國語辭典》

奇 [ qí ]

  1. 特别、不寻常。如:「奇文」、「奇人奇事」、「稀奇古怪」、「奇货可居」。《文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唐·杜荀鹤〈投李大夫〉诗:「自小癖于诗,篇篇恨不奇。」
  2. 出人意表、难以揣测。如:「奇计」、「奇谋怪略」。
  3. 善、美好。《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二首之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 惊异、视为特殊。《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
  1. 极、甚。《镜花缘·第一二回》:「小吃上完,方及正肴,菜既奇丰,碗亦奇大。」
  1. 特殊或奇险的事物。如:「出奇制胜」。《老子·第五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明·袁宏道〈袁中郎游记·灵隐〉:「撮奇搜胜,物无遁形。」

奇 [ jī ]

  1. 单数的。与「偶」相对。如:「一、三、五……都是奇数。」
  2. 不顺利、乖舛。《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以为李广老,数奇。」唐·王维〈 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1. 余数、零头。《聊斋志异·卷四·狐谐》:「行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公府 gōng fǔ
(1).君主之府。《左传·昭公四年》:“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2).三公之府。《汉书·游侠传·陈遵》:“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寃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汪继培 笺:“《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三年 章怀 注:‘公府,三公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 ,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旧唐书·代宗纪》:“职有关於公府,事不係於尚书,虽陈啟沃之谋,未专宰臣之称,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
(3).官府。《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壻殊。” 唐 岑参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诗:“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戴京兆》:“﹝ 京兆 ﹞再预告归。幅巾野服,参学径山,絶迹公府,人品为武林第一。”参见“ 公衙 ”。
(4).宅第的尊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躬 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唐 韩愈 《答张籍书》:“其他俟相见。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佳境 jiā jìng
(1).美好的境界;美好的意境。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顾长康 噉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温厚和平,诗教之正,亦词之根本也。然必须沉鬱顿挫出之,方是佳境。”
(2).风景优美的地方。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四:“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宋 周必大 《陈宰有诗来迎次韵》:“赏心到处穷佳境,好事逢人得异书。” 元 黄庚 《题吴实斋北山别业》诗:“北山佳境胜南山,乘兴登临眼界宽。”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通过 春淙亭 ,佳境就在眼前展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