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刘禹锡唐代〕《泰娘歌

泰娘家本阊门西,门前绿水环金堤。有时妆成好天气,
走上皋桥折花戏。风流太守韦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斗量明珠鸟传意,绀幰迎入专城居。长鬟如云衣似雾,
锦茵罗荐承轻步。舞学惊鸿水榭春,歌传上客兰堂暮。
从郎西入帝城中,贵游簪组香帘栊。低鬟缓视抱明月,
纤指破拨生胡风。繁华一旦有消歇,题剑无光履声绝。
洛阳旧宅生草莱,杜陵萧萧松柏哀。妆奁虫网厚如茧,
博山炉侧倾寒灰。蕲州刺史张公子,白马新到铜驼里。
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安知鵩鸟座隅飞,
寂寞旅魂招不归。秦嘉镜有前时结,韩寿香销故箧衣。
山城少人江水碧,断雁哀猿风雨夕。朱弦已绝为知音,
云鬓未秋私自惜。举目风烟非旧时,梦寻归路多参差。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如何千行湘江斑竹

如何 rú hé
(1).怎样。《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何?’” 宋 苏轼 《赠包安静先生》诗之二:“ 建 茶三十斤,不审味如何。” 明 唐顺之 《游塘侯巡公》诗:“ 禰生 狂态復如何?一刺怀中半灭磨。” 刘大白 《割麦插禾》诗:“插禾虽多,割禾如何?”
(2).奈何。怎么办。《诗·秦风·晨风》:“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汉书·霍光传》:“ 光 曰:‘ 昌邑王 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唐 白居易 《上阳白发人》诗:“ 上阳 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3).奈何。对付,处置。《易·小过》:“‘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高亨 注:“不可如何,无可奈何。” 郭沫若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母亲要这样教我们,当然不是我们主观上所能如何的事。”
(4).奈何。亦指对付、处置的办法。《汉书·曹参传》:“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患之,无如何,乃请 参 游后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惠 自为 泰德王 , 郑栋 自为 郑靖王 ,两竝抗, 黎王 无如何也。”
(5).怎么;为什么。《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唐 韩愈 《宿龙宫滩》诗:“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宋 欧阳修 《荷叶》诗:“如何江上思,偏动 越 人悲?”
(6).表反诘。犹言那又是什么。《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 晋 之乱而后作焉。寧将事之,非鼠如何?”《公羊传·宣公六年》:“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復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
(7).传说中的树名。《神异经·南方经》:“南方大荒有树焉,名曰如何,三百岁作华,九百岁作实……金刀剖之则酸,籚刀剖之则辛。”《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晋 顾恺之 《启蒙记》:“如何随刀而改味。”  ——《漢語大詞典》
将 ( 將 ) jiāng/jiàng
将 [ jiāng ]
  1. 快要:~要。~至。~来。即~。
  2. 带领,扶助:~雏。扶~。~军。
  3. 拿,持:~心比心。
  4. 把:~门关好。
  5.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
  6. 用言语刺激:你别~他的火儿了。
  7. 保养:~养。~息。
  8. 兽类生子:~驹。~小猪。
  9. 顺从:~就(迁就,凑合)。~计就计。
  10. 又,且:~信~疑。
  11. 助词,用在动词和“出来”、“起来”、“上去”等中间:走~出来。
  12. 刚,刚刚:~~。~才。
  13. 姓。
将 [ jiàng ]
  1. 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上,泛指高级军官:~领。
  2. 统率,指挥:~百万之众。
此 cǐ《國語辭典》

此 [ cǐ ]

  1. 这个。与「彼」相对。如:「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1. 如此、这样。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1. 斯、乃、则。《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千行
南北朝 庾信 寄王琳诗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唐 卢照邻 琴曲歌辞 明月引 澄清规于万里,照离思于千行。
唐 刘禹锡 泰娘歌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 令狐楚 闺人赠远二首 其一 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半空。
唐 裴说 闻砧 时时举袖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  ——《骈字类编》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洒 ( 灑 ) sǎ/xǐ《國語辭典》

洒 [ cuǐ ]

  1. 高峻。《詩經·邶風·新臺》:「新臺有洒,河水浼浼。」漢·毛亨·傳:「洒,高峻也。」

洒 [ xiǎn ]

  1. 深峻。《爾雅·釋丘》:「望厓洒而高岸。」
  2. 肅敬。《禮記·玉藻》:「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

洒 [ xǐ ]

  1. 洗滌。《說文解字·水部》:「洒,滌也。」《孟子·梁惠王上》:「南辱於楚,寡人恥 之,願比死者壹洒之。」同「洗 」。

洒 [ sǎ ]

  1. 參見「洒家 」條。→「灑」的異體字(09985)​
湘江 xiāng jiāng
水名。源出 广西省 ,流入 湖南省 ,为 湖南省 最大的河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九疑山 隔 湘江 ,跨 苍梧 野,连 营道县 界。”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 湘江 水北流。”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遂命僕人过 湘江 ,缘 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漢語大詞典》
斑竹 bān zhú
(1).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尧 之二女, 舜 之二妃,曰 湘夫人 ,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送别》曲:“白玉连环,斑竹阑干,回首泪偷弹。” 毛泽东 《答友人》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2).指斑竹所制的手杖。 元 柯丹邱 《荆钗记·启媒》:“软红泥踏青时候,试躡青鞋,慢拖斑竹,去寻良友。”  ——《漢語大詞典》
枝 zhī/qí《國語辭典》

枝 [ zhī ]

  1. 树干从旁生出的枝条。如:「枯枝」、「嫩枝」。《说文解字·木部》:「枝,木别生条也。」
  2. 凡自同一本源而分出者。《左传·庄公六年》:「《诗》云:『本枝百世。』」《荀子·儒效》:「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
  3. 四肢。《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通「肢」。
  4. 量词。计算细长物体的单位。如:「一枝花」、「三枝毛笔」。
  5. 姓。如汉代有枝百英。
  1. 不中肯的、不一致的。《易经·系辞下》:「中心疑者,其辞枝。」

枝 [ qí ]

  1. 多出的脚趾。如:「骈拇枝指」。《集韵·平声·支韵》:「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同「跂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