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周 zhōu《國語辭典》
周 [ zhōu ]
形- 完密、严谨。如:「周密」、「周详」。《说文解字·口部》:「周,密也。」《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全部、整个。如:「周身」。
- 朝代名:➊ 参见「周朝 」条。➋ 参见「[[北周]]」条。➌ 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➍ 参见「[[后周]]」条。
- 环绕区域的外围部分。如:「四周」、「圆周」、「周围」。
- 量词。计算环绕次数的单位。如:「环岛一周」、「绕场两周」。
- 满一年。如:「周年」、「周岁」。通「周」。
- 姓。如明代有周顺昌。
- 环绕。如:「周而复始」。《楚辞·屈原·九歌·湘君》:「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 救济、援助。如:「周济」。《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夷王梅赜等并帅支党来附逊,逊倾财帛,周赡经恤。」通「赒」。
- 普遍、全、都。如:「众所周知」。《易经·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从 ( 從 ) cóng/zòng《國語辭典》
- 「從 」的異體字。
后稷 hòu jì
(1). 周 之先祖。相传 姜嫄 践天帝足迹,怀孕生子,因曾弃而不养,故名之为“ 弃 ”。 虞舜 命为农官,教民耕稼,称为“ 后稷 ”。《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 姜嫄 ……载生载育,时维 后稷 。”《韩诗外传》卷二:“夫闢土殖穀者 后稷 也,决江疏河者 禹 也,听狱执中者 皋陶 也。” 唐 韩愈 《原性》:“ 后稷 之生也,其母无灾。”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漢語大詞典》
(2).古代农官名。《国语·周语上》:“农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人之才德,高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 ——《漢語大詞典》
至文 zhì wén
(1).最有文德。谓德行完备。《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劌,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
(2).最有文饰。《荀子·礼论》:“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説。”文,指礼的形式。至文,谓礼制的规定极其完备。
(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善为文者,贵乎奇其意而易其词。骤而览之,亹亹觉其易也;徐思而绎之,虽极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为至文乎?”《研云甲编·〈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 ——《漢語大詞典》
(2).最有文饰。《荀子·礼论》:“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説。”文,指礼的形式。至文,谓礼制的规定极其完备。
(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善为文者,贵乎奇其意而易其词。骤而览之,亹亹觉其易也;徐思而绎之,虽极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为至文乎?”《研云甲编·〈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 ——《漢語大詞典》
武 wǔ《國語辭典》
武 [ wǔ ]
名- 战斗、军事、暴力等事。相对于文而言。如:「动武」、「比武」、「整军经武」、「文武双全」。《孙子·行军》:「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 足迹。《诗经·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楚辞·屈原·离骚》:「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 《诗经·周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武,奏大武也。」指周公所作歌颂武王武功之诗。首章二句为:「于皇武王,无竞维烈。」于,音乌,叹词。皇,大也。无竞维烈,言其功业人莫与竞也。
- 姓。如汉代有武臣。
- 与军事、战斗有关的。如:「武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
- 勇猛、威风。如:「勇武」、「威武」、「神武」、「英武」、「孔武有力」。唐·柳宗元〈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
积德累功 jī dé lěi gōng
积聚仁德,多创功业。例如: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魏·高贵乡公《改元大赦诏》周从后稷到文武,积德累功世勤苦,岂知才及四代孙,心轻王业如灰土。——唐·白居易《八骏图》 ——《漢語大詞典》
世 shì《國語辭典》
世 [ shì ]
名- 三十年稱為「一世」。《說文解字·十部》:「世,三十年為一世。」《論語·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 父子相繼稱為「一世」,即一代。如:「五世其昌」。《字彙·一部》:「世,父子相代為一世。」《詩經·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
- 朝代。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 時代。《易經·繫辭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漢·王充《論衡·逢遇》:「伯夷,帝者之佐也,出於王者之世。」
- 年、歲。《禮記·曲禮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
- 量詞。計算一生、一輩子的單位。如:「七世夫妻」、「三生三世」。
- 世界、世間、世人。如:「傳世」、「避世」、「世外桃源」。《莊子·天地》:「千歲厭世,去而上僊;乘彼白雲,至於帝鄉。」《楚辭·屈原·漁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 姓。如戰國時秦國有世鈞。
- 與先輩有交誼的。如:「世姪」、「世誼」。《儒林外史·第三回》:「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
- 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
- 累代的。如:「世交」、「世仇」。
勤苦 qín kǔ
勤劳刻苦。《墨子·兼爱下》:“今岁有癘疫,万民多有勤苦冻馁,转死沟壑中者。” 唐 杜甫 《柏学士茅屋》诗:“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宋 陆游 《赠西山老人》诗:“勤苦供租税,清贫遗子孙。” 郭沫若 《一只手》:“他在工厂里也是很勤苦的,因为要不这样便有失业的危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