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天子 tiān zǐ
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诗·大雅·江汉》:“明明天子,令闻不已。”《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帝尧 老,命 舜 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 唐 高适 《燕歌行》:“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戴了朝巾,穿了公服,跟在班末,嵩呼舞蹈,朝拜了天子。” ——《漢語大詞典》
建明 jiàn míng
(1).犹建白。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 惲 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揔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已负窃位素飡之责久矣。”《朱子语类》卷四四:“只会食禄,略无建明,岂不可深耻!” 宋 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臣窃以为今日人臣之义所当为陛下建明者,一大事而已。” 明 张居正 《答上师相徐存斋书》八:“犬马齿今四十有七矣,苟生窃禄,无所建明,触事感时,憮然自失。”
(2).指学术上的创获发明。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七:“公所欲亲厚之者,欲世讲师友之契耳……但媿学术荒陋,无所建明,孤负期待,以损知人之哲。” ——《漢語大詞典》
(2).指学术上的创获发明。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七:“公所欲亲厚之者,欲世讲师友之契耳……但媿学术荒陋,无所建明,孤负期待,以损知人之哲。” ——《漢語大詞典》
堂 táng《國語辭典》
堂 [ táng ]
名- 正房、大廳。如:「廳堂」、「登堂入室」。《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 以前官府辦公、審訊、舉行典禮的地方。如:「明堂」、「政事堂」、「大堂」。
- 用於廳堂名稱。有時也含有某一世系的意義。如:「養志堂」、「三槐堂」。
- 專門用途的房屋。如:「課堂」、「食堂」、「禮堂」、「佛堂」、「紀念堂」。
- 同祖父的親屬。參見「堂兄弟」、「堂姪」等條。
- 量詞:➊ 計算成套物品的單位。如:「一堂瓷器」、「兩堂家具」。➋ 計算課程分節的單位。如:「一堂課」。
- 用於商店的名號。如:「同仁堂」、「回春堂」。
- 宏偉。如:「富麗堂皇」。
兮 xī《國語辭典》
兮 [ xī ]
助- 用于句中或句末,相当于「啊」:➊ 表示感叹的语气。《诗经·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➋ 表示赞叹、肯定的语气。《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既 jì《國語辭典》
既 [ jì ]
副- 已经。《论语·先进》:「春服既成。」《孟子·梁惠王上》:「兵刃既接。」
- 尽、全部。《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济也。」《国语·齐语》:「故拘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故天下小国诸侯既许桓公,莫之敢背。」
- 不久。《左传·文公元年》:「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
- 已经、既然,表前后情况有连带关系。常与「就」或「则」连用。《论语·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 表示并列的连接词。与「且」、「又」、「也」等词连用。如:「既醉且饱」、「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元·钟嗣成〈一枝花·生居天地间套·收尾〉:「既通儒,又通吏。」
- 姓。如汉代有既良。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形-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动-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梁栋(梁棟)liáng dòng
栋梁。比喻担任国家重任的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士阶条例》:“并拟省试、京试俱三年一次,考约士移於七月秋凉之时,俾士子等得以宽期习练,庶可倍获真材,储为樑栋。”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1).屋宇的大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青谿千餘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窻户里。”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里中多佳树,与世作梁栋。”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文种 者,国之梁栋,君之爪牙。”《隋书·李景传》:“ 杨玄感 之反也,朝臣子弟多预焉,而 景 独无关涉。帝曰:‘公诚直天然,我之梁栋也。’”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你自昔翩翩雄恣,英名彻遐邇,是王家梁栋,天府彝鼒。” 何其芳 《哭周恩来同志》诗:“一身真比 泰山 重,万口交称梁栋倾。” ——《漢語大詞典》
诸侯(諸侯)zhū hóu
(1).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 女媧 未有诸侯,有 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 炎帝 世,乃有诸侯, 风沙氏 叛, 炎帝 修德, 风沙 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 炎帝 始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 周 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 武王 、 周公 、 成王 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 武王 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
(2).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五代 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 清 吴伟业 《儒将》诗:“ 河 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
(3).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 张守节 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漢語大詞典》
(2).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五代 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 清 吴伟业 《儒将》诗:“ 河 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
(3).星名。《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 张守节 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 ——《漢語大詞典》
斫 zhuó《國語辭典》
斫 [ zhuó ]
动- 以刀斧砍削。《说文解字·斤部》:「斫,击也。」清·段玉裁·注:「击者,攴也。凡斫木、斫地、斫人,皆曰斫矣。」《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使琴挚斫斩以为琴。」
- 袭击。《三国志·卷五五·吴书·甘宁传》:「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
大辂(大輅)dà lù
亦作“ 大路 ”。 玉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书·顾命》:“大輅在宾阶面。” 孔 传:“大輅,玉。” 孔颖达 疏:“《周礼》巾车掌王之五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是为五輅也……大輅,輅之最大,故知大輅玉輅也。”《礼记·乐记》:“所谓大輅者天子之车也。”《史记·齐太公世家》:“ 周襄王 使 宰孔 赐 桓公 文 武 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漢語大詞典》
材 cái《國語辭典》
材 [ cái ]
名- 木料、树干。如:「木材」、「就地取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原料、可供制造的物料。如:「药材」、「器材」、「建材」、「钢材」。
- 棺材的简称。如:「寿材」。《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我为是好几口材都要带回去。」
- 资料。如:「教材」、「题材」、「素材」。
- 资质、能力。如:「因材施教」。《左传·隐公五年》:「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也。」
- 有才能的人。如:「人材」。《文选·曹植·赠丁翼诗》:「大多国良材,譬海出明珠。」
- 闽南方言。量词。计算某些建材体积或面积的单位。如:「今天工地共进了三百材榉木和三分厚的玻璃两百材。」
- 处置、安排。《国语·郑语》:「计亿事,材兆物。」通「裁」。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副-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中 bù zhōng
(1).不符合。《礼记·檀弓下》:“三臣者废輴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孙希旦 集解:“不中谓不合法式。”《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又劣弱,不中於款。”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易》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 ——《漢語大詞典》
(2).不适合,不适当。《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后汉书·崔骃传》:“嗟呼!刑罚不中,乃陷人於穽。”
(3).不行;不成。《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宋 杨万里 《白菊》诗:“霜后黄花顿不中,独餘白菊鬦霜浓。”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冯金堂 《挖圹》:“你光想着美的事,不考虑里边的困难总不中。”
(4).犹不堪。 唐 王建 《春去曲》:“老夫不比少年儿,不中数与春别离。”
(5).没有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乐 ( 欒乐 )射之,不中;又注,则乘槐本而覆。” 汉 贾谊 《君道》:“夫射而不中者,不求之鵠,而反修之於己。”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诱女誓神前,口啮其面,抽佩刀刺之不中。”
(6).指科举落第。《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有个浑家 王氏 ,见丈夫试不中归来,把复姓为题,做个词儿。”
《易》卦六爻,分为上下卦,第二爻居下卦之中,第五爻居上卦之中。不在二、五两爻之位的谓之不中。《易·乾》:“九三,重刚而不中。” 孔颖达 疏:“不中者,不在二五之位,故不中也。” 高亨 注:“九三不居上下卦的中位,是为‘不中’。”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