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到得 dào de
(1).等到;到了。 宋 杨万里 《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诗:“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本事出几两银子与我,到得你跟了他去,我别讨过丫头过活却不好?” 鲁迅 《准风月谈·各种捐班》:“到得 民国 ,官总算说是没有了捐班。”
(2).亦作“ 到的 ”。与“不”连用,犹言至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我若早有个儿子,也不到得眼里看见如此。哎!这便是我没孩儿的那个下场头。”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浒传》第二八回:“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得该死。”
(3).亦作“ 到的 ”。犹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罗襴……何等荣耀!你们出家的,无过是草木衣食,到得那里!”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凭着我坐下马,手中鎗,有万夫不当之勇,料他到的那里!”
(4).犹倒是。《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田氏 道:‘我寧可终身守寡,也不愿随你这样不义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烧个利市。’”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到的 ”。与“不”连用,犹言至于。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我若早有个儿子,也不到得眼里看见如此。哎!这便是我没孩儿的那个下场头。”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一折:“若是肯慈悲啊,也不到的生患害。”《水浒传》第二八回:“你便寻我过失,也不到得该死。”
(3).亦作“ 到的 ”。犹言及得,算得。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我做官的,身上穿的是紫罗襴……何等荣耀!你们出家的,无过是草木衣食,到得那里!”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凭着我坐下马,手中鎗,有万夫不当之勇,料他到的那里!”
(4).犹倒是。《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田氏 道:‘我寧可终身守寡,也不愿随你这样不义之徒。若是休了到得乾浄,回去烧个利市。’” ——《漢語大詞典》
长江(長江)cháng jiāng
(1).泛指长的江流。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福州 治 侯官 ……其地於 闽 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
(2).水名。古专称 江 ,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 长江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 主峰 格拉丹东雪山 西南侧的 沱沱河 。流经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云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 江苏 等省区,在 上海市 入 东海 。全长6300公里,为 中国 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漢語大詞典》
(2).水名。古专称 江 ,后以江为大川的通称,始称 长江 。发源于 唐古拉山脉 主峰 格拉丹东雪山 西南侧的 沱沱河 。流经 青海 、 西藏 、 四川 、 云南 、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 江苏 等省区,在 上海市 入 东海 。全长6300公里,为 中国 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漢語大詞典》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 出名,有名望:~人。~达。
- 名声:令~(好名声)。丑~。
-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 姓。
杜宇 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漢語大詞典》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漢語大詞典》
想 xiǎng《國語辭典》
想 [ xiǎng ]
动- 思索、思考。如:「想办法」、「想不出所以然」。元·马致远〈夜行船·酒病花愁何日彻套·离亭宴煞〉:「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
- 欲、要、打算、希望。如:「想结婚」、「想出国」。《文选·刘琨·劝进表》:「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 推测、猜度。如:「料想」、「推想」、「猜想」。《后汉书·卷七○·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认为、觉得。如:「你想这样对不对?」、「我想你应该回家一趟。」
- 思念、怀念。如:「想念」。《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望风怀想,能不依依?」唐·杜甫〈客居〉诗:「览物想故国,十年别荒村。」
- 似、像。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杜甫〈东屯月夜〉诗:「数惊闻雀噪,暂睡想猿蹲。」
- 念头、意念。如:「梦想」、「理想」、「不作此想」。《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萧洒出尘之想。」
君 jūn《國語辭典》
君 [ jūn ]
名- 封建时代一国之主。如:「君王」、「国君」。《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 主宰者。《老子·第七○章》:「言有宗,事有君。」三国魏·王弼·注:「君,万物之主也。」
- 封号。如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
- 称谓:➊ 用以尊称父祖辈。如:「家君」、「严君」。汉·孔安国〈书经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➋ 妻妾称自己的丈夫为「君」。如:「夫君」、「郎君」。《礼记·内则》:「君已食,彻焉。」汉·郑玄·注:「凡妾称夫曰君。」➌ 对人的尊称。如:「诸君」、「胡君」。《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君勿言,吾私之。」➍ 对他人母亲或妻子的尊称。如:「太君」、「细君」。
- 姓。如明代有君助。
- 统治。《韩非子·五蠹》:「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境内之民,莫敢不臣。」
魂魄 hún pò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 《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 《咏物诗·蛇》:“五百餘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漢語大詞典》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相随(相隨)xiāng suí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漢語大詞典》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