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张荐: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颜真卿唐代〕《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 ——陆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 ——张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 ——李崿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 ——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 ——颜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皎然
素瓷传静夜,芳气清闲轩。 ——陆士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须月桂庭萱

张 ( 張 ) zhāng
张 [ zhāng ]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荐 ( 薦 ) jiàn《國語辭典》

荐 [ jiàn ]

  1. 草席。《说文解字·艸部》:「荐,荐席也。」
  1. 逐水草的、游牧的。《左传·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贵货易土。」
  2. 屡次、频仍。《左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使乞籴于秦。」《晋书·卷二六·食货志》:「兵革屡兴,荒馑荐及。」
  1. 推举。如:「推荐」。同「荐 」。
不须(不須)bù xū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漢語大詞典》
攀 pān《國語辭典》

攀 [ pān ]

  1. 抓住物體往上爬。如:「攀登」、「攀爬」、「攀樹」。《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2. 依附。如:「高攀」。《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傳》:「有如太后宮車即晏駕,大王尚誰攀乎?」《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3. 牽連、牽扯。如:「誣攀」、「攀扯」、「攀供」。《三國演義·第一○○回》:「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
  4. 摘、折。如:「攀折」。唐·李白〈江夏送張丞〉詩:「藉草依流水,攀花贈遠人。」
月桂 yuè guì
(1).神话传说里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月光。 南朝 梁元帝 《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初学记》卷一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薄帷鉴明月诗》:“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一本作“ 桂月 ”。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伏愿皇帝明齐月桂,寿比天榆。”《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参见“ 月中桂 ”。
(2).比喻登第、登科。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恩波旧是仙舟客,德宇新添月桂名。”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宋 梅尧臣 《送王秀才归建昌》诗:“莫问鸟爪人,欲取月桂捷。”参见“ 月中桂 ”。
(3).岩桂的一种。常绿乔木,叶互生,花时常不绝,带黄色,伞形花序,浆果小,卵形,暗紫色。供观赏,叶子可作香料。又名天竺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叶蔕稜,出 蒋山 。” 宋 陆游 《九月初作》诗:“两丛月桂门前买,自下中庭破緑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天竺桂》:“此即 闽 、 粤 、 浙 中山桂也,而 台州 天竺 最多,故名。大树繁花,结实如莲子状。 天竺 僧人称为月桂是矣。”参阅《广群芳谱·花谱十九·岩桂》。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1.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1.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2.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假 jiǎ/jià《國語辭典》

假 [ jiǎ ]

  1. 不真的、虚伪的、人造的。与「真」相对。如:「假发」、「假话」、「假面具」、「虚情假意」。《红楼梦·第一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 代理的。《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以超为假司马。」
  1. 借。如:「假手于人」、「狐假虎威」。《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2. 依傍。《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3. 待。《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
  1. 如果。如:「假若」、「假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

假 [ jià ]

  1. 工作期间依规定或经申请获准的休息时间。如:「放假」、「暑假」、「春假」、「请假」、「销假」、「病假」。
树 ( 樹 ) shù
树 [ shù ]
  1. 木本植物的通称:~木。~林。~大根深(喻势力大,根基牢固)。
  2. 种植,培育:~艺(“”,种植)。~荆棘得刺,~桃李得荫。
  3. 立,建立:~立。~敌。
  4. 量词,相当于“”、“”:一~梅花。
  5. 姓。
庭萱
宋史艺文志同尘先生庭萱谱一卷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