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司马(司馬)sī mǎ
(1).官名。相传 少昊 始置。 周 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 元狩 四年改太尉为大司马。 后汉 因之,旋又改名太尉, 南北朝 与大将军并称二大,至 隋 废。后世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侍郎则称少司马。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忆昔筹边赞庙謨,桓桓司马杰丈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下官 杨文驄 ,昨奉 熊司马 之命,託 侯 兄发书 寧南 ,阻其北上,已遣 柳敬亭 连夜寄去。” 王季思 注:“即兵部尚书 熊明遇 。”参阅《通典·职官二》。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2).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之属官,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春秋 晋 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其后 汉 宫门及大将军、将军、校尉属官,都有司马。边郡亦置千人司马,专主兵事,不治民。 魏 晋 以后,州刺史带将军开府者,置府僚司马。至 隋 废州府之任,无复司马,而有治中。 唐 制,节度使属僚有行军司马。又于每州置司马,以安排贬谪或闲散的人。后世称府同知曰司马,本此。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二:“ 钱塘 黄小松 易 ,为 贞父先生 后人,任 兗州 运河 司马,书画篆隶,为近人所不及。”按, 黄易 ,官 济宁 同知。 济宁 属 兗州府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工賑捐输价便宜,白银两百得同知。官场逢我称司马,照壁凭他画大狮。”参阅《通典·职官十五》、《续通典·职官十五》。
(3).王宫外门。 汉 贾谊 《新书·等齐》:“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
(4).指 汉 文学家 司马相如 。《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閒自入 益 部,仰 司马 、 扬 、 王 遗风。” 李善 注:“ 司马相如 、 扬雄 、 王褒 也。” 宋 王安石 《次韵约之谢惠诗》:“ 元龙 但高眠, 司马 勿亲涤。” 清 唐孙华 《次韵答王随庵》:“巧输 司马 难从官,才避 元龙 合问田。”
(5).指 唐 大诗人 白居易 。 白 尝贬 江州 司马,故称。 元 张昱 《赠沈生还江州》诗:“知汝 琵琶亭 畔去,白头司马忆 江州 。”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凤彩》:“如此琵琶如此曲,谁言司马泪偏多。”
(6).复姓。 ——《漢語大詞典》
迁 ( 遷 ) qiān
迁 [ qiān ]
-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文 wén《國語辭典》
文 [ wén ]
名- 線條交錯的圖案、花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漢·王充《論衡·言毒》:「蝮蛇多文。」
- 文字。如:「中文」、「英文」、「甲骨文」。《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 文章。如:「撰文」、「散文」。《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
- 有關文學方面的才能。如:「文武雙全」。《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 華麗有文采的外表。與「質」相對。參見「文質彬彬 」條。
- 禮節、儀式。如:「繁文縟節」。《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
- 法令、典章。《國語·周語上》:「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三國吳·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
- 現象。如:「天文」、「人文地理」。《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
- 量詞。古代計算銅幣的單位。如:「三文錢」、「分文不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這箱子能值幾文?」
- 姓。如宋代有文彥博。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溫和、優雅、不猛烈。如:「文雅」、「斯文」、「文火」。《禮記·文王世子》:「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
- 有文彩的。《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衣文衣而舞康樂。」
- 刺染花紋圖案。如:「文身」。《水滸傳·第一一回》:「誰想今日被高俅這賊坑陷了我這一場,文了面,直斷送到這里。」
文 [ wèn ]
動- 掩飾。如:「文過飾非」。《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
- 修飾。如:「文飾」。《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
亚圣(亞聖)yà shèng
(1).谓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初学记》卷九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 汉光武 体亚圣之才,执文武略,聪明仁德。”《旧唐书·姚崇传》:“昔 孔丘 亚圣,母墓毁而不修; 梁鸿 至贤,父亡席卷而葬。”
(2).指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鲁 去 吴 千有餘里,使 离朱 望之,终不能见,况使 颜渊 ,何能审之?如才庶几者,明目异於人,则世宜称亚圣,不宜言 离朱 。”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夫所谓亚圣者,必具体而微,命世絶伦。”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三》:“ 子张 、 子路 、 子贡 诸贤,当时皆有亚圣之目也。”
(3).指某一技艺仅次于前代圣手的人。 唐 张怀瓘 《书断》:“﹝ 张昶 ﹞尤善章草,书类 伯英 ,时人谓之亚圣。” 明 吴道迩 《襄阳府志·献征下》:“﹝ 张机 ﹞工於治疗,尤精经方……论者推为医中亚圣。”
(4).特指 孟子 。 元 文宗 时,封 孟轲 为 邹国亚圣公 ; 明世宗 时,去其封号,只称亚圣。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引 钱奇勋 诗:“引棺絶粒箭当胸,拚死扶持 亚圣公 。”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自序》:“天赋之职任,亚圣所谓良知良能是也。” ——《漢語大詞典》
(2).指道德才智仅次于圣人的人。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鲁 去 吴 千有餘里,使 离朱 望之,终不能见,况使 颜渊 ,何能审之?如才庶几者,明目异於人,则世宜称亚圣,不宜言 离朱 。”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夫所谓亚圣者,必具体而微,命世絶伦。”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三国志三》:“ 子张 、 子路 、 子贡 诸贤,当时皆有亚圣之目也。”
(3).指某一技艺仅次于前代圣手的人。 唐 张怀瓘 《书断》:“﹝ 张昶 ﹞尤善章草,书类 伯英 ,时人谓之亚圣。” 明 吴道迩 《襄阳府志·献征下》:“﹝ 张机 ﹞工於治疗,尤精经方……论者推为医中亚圣。”
(4).特指 孟子 。 元 文宗 时,封 孟轲 为 邹国亚圣公 ; 明世宗 时,去其封号,只称亚圣。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摘抄》引 钱奇勋 诗:“引棺絶粒箭当胸,拚死扶持 亚圣公 。”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自序》:“天赋之职任,亚圣所谓良知良能是也。”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三头(三頭)sān tóu
科举考试三试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试为解头,进士试为状头,博学宏词及制科试为勅头。 唐 章孝标 《钱塘赠武翊黄》诗:“花锦文章开四面,天人科第占三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武翊黄 府选为解头,及第为状头,宏词为敕头,时号‘武三头’。冠於一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乾隆 辛丑, 长洲 钱棨 适占三头。”参见“ 三元 ”。 ——《漢語大詞典》
九陌 jiǔ mò
(1). 汉 长安城 中的九条大道。《三辅黄图·长安八街九陌》:“《三辅旧事》云: 长安城 中八街,九陌。”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漢語大詞典》
(2).泛指都城大道和繁华闹巿。 唐 骆宾王 《帝京篇》:“三条九陌丽城隅,万户千门平旦开。”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好时代,朝野多欢,徧九陌太平簫鼓。”《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井色繁华,九陌上轮蹄来往。” 梁启超 《雷庵行》:“繁樱团锦穠於云,香车宝马照九陌。”
(3).指京城。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 燕山 一别八年餘,再裹行幐来九陌。”
(4).田间的道路。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5).痴呆。见“ 九百 ”。 ——《漢語大詞典》
碾 niǎn《國語辭典》
碾 [ niǎn ]
名- 用來滾壓、研磨或去除稻殼的器具。如:「石碾」、「藥碾」。宋·陸游〈十一月上七日蔬飯騾嶺小店〉詩:「建谿小春初出碾,一碗細乳浮銀粟。」
- 滾壓、軋碎。如:「碾米」、「碾茶」。唐·秦韜玉〈天街〉詩:「寶馬競隨朝暮客,香車爭碾古今塵。」宋·陸游〈卜算子·驛外斷橋邊〉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雕琢、琢磨。唐·李賀〈春懷引〉:「蟾蜍碾玉挂明弓,捍撥裝金打仙鳳。」《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就叫崔寧下手,不過兩個月,碾成了這個玉觀音。」
香尘(香塵)xiāng chén
(1).芳香之尘。多指女子之步履而起者。语出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 唐 沈佺期 《洛阳道》诗:“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宋 柳永 《柳初新》词:“徧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寳鞍骄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若不是衬残红芳逕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 明 唐寅 《题〈梦草图〉为陆勋杰》诗:“池塘春涨碧溶溶,醉卧香尘浅草中。”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一。《三藏法数·六尘》:“三,香尘,谓旃檀沉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份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