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空山 kōng shān
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明 李攀龙 《仲春虎丘》诗:“古刹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空山已无歌哭之地,天涯不容漂泊之人。” ——《漢語大詞典》
楼观(樓觀)lóu guàn
泛指楼殿之类的高大建筑物。《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 汉 郑玄 注:“高明,谓楼观也。”《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皆竞起第宅,楼观壮丽,穷极伎巧。”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词:“楼观纔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城邑如棋局,东则 岳神山 如屏,青松翠柏间隐隐有楼观。”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峥嵘(峥嶸)zhēng róng
(1).高峻貌。《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嶸。” 李善 注引 郭璞 《方言注》:“峥嶸,高峻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披荒榛之蒙蘢,陟峭崿之峥嶸。” 李善 注引《字林》:“峥嶸,山高貌。” 宋 欧阳修 《鵯鵊词》:“龙楼凤闕鬱峥嶸,深宫不闻更漏声。” 巴金 《砂丁》二:“那两座大山,甚至在黑夜里也耸立在两边,摆出它们的峥嵘崎岖的样子。”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2).指高峻的山峰。
(3).卓越,不平凡。 唐 张说 《唐故夏州都督太原王公神道碑》:“卓犖文艺,峥嶸武节。” 宋 苏轼 《和刘景文见赠》:“ 元龙 本志陋 曹 吴 ,豪气峥嶸老不除。”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抚青萍峥嶸壮志,肯教虚掷。”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事作四绝句》之三:“督师公子竟头陀,诗笔峥嶸浩气多。” 徐迟 《向着二十一世纪》:“那里啊,真是风光如画,美丽无比,人物峥嵘,情节感人。”
(4).兴盛;兴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皮二台遗瓦砚》:“方峥嶸焕奕於一时之盛兮,詎知夫隆栋必倾而华榱终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嶸。”
(5).形容植物茂盛。 朱德 《过五指山》诗:“幽谷多俊秀,草木尽峥嶸。”
(6).谓仕宦得意。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武昌西山》:“山川悠远莫浪许,富贵峥嶸今鼎来。” 元 汤式 《一枝花·卓文君花月瑞仙亭》曲:“那生,可称。一峥嶸便到 文园 令。”《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 乔五太太 道:‘娘子説那里话,似大人这等峥嶸,也彀了!昨日老身听得舍姪女与府上做亲,心中甚喜。’”
(7).高旷。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举目四顾,霜天峥嶸。” 唐 杜甫 《画鹘行》:“乾坤空峥嶸,粉墨且萧瑟。” 仇兆鳌 注:“峥嶸,高旷也。”
(8).形容岁月逝去。《文选·鲍照〈舞鹤赋〉》:“岁峥嶸而愁暮,心惆悵而哀离。” 李善 注:“岁之将尽,犹物之高。”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筑居仙縹緲,旅食岁峥嶸。” 宋 陆游 《秋声》诗:“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嶸。” 明 高启 《客舍夜坐》诗:“清世莫嗟人寂寞,中年惭怯岁峥嶸。”
(9).深远貌,深邃貌。《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又有三池、盘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临峥嶸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旧唐书·良吏传上·崔知温》:“又谿谷峥嶸,草木幽蔚,万一变生,悔之何及!”
(10).幽深阴暗;阴沉。《文选·鲍照〈芜城赋〉》:“崩榛塞路,峥嶸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 李善 注引《广雅》:“峥嶸,深冥也。” 唐 高适 《奉和鹘赋》:“野漭荡而风紧,天峥嶸而日曛。”
(11).犹凛冽。 唐 罗隐 《雪霁》诗:“ 南山 雪乍晴,寒气转峥嶸。” 宋 司马光 《苦寒行》:“穷冬北上 太行 岭,霰雪糺结风峥嶸。” 金 党怀英 《雪中》诗之三:“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嶸。”
(12).枯槁貌;瘦削貌。 唐 杜甫 《枯柟》诗:“楩柟枯峥嶸,乡党皆莫记。不知几百岁,惨惨无生意。”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心衰面改瘦峥嶸,相见惟应识旧声。”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三年皮骨走峥嶸,梦到春明身已轻。”
(13).引申为潦倒。 清 王夫之 《遣怀》诗:“乾坤极目不消愁,生事峥嶸祗敝裘。”
(14).形容波涛汹涌。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处不可挹。” 宋 欧阳修 《送杨先辈登第还家》诗:“残雪 楚 天寒料峭,春风 淮 水浪峥嶸。”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峥嶸巨浪高比山,水底长鲸作人立。”《老残游记》第一回:“西面看城中人户,烟雨万家;东面看海上波涛,峥嶸千里。”
(15).形容泪流满面貌。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行》:“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蝥贼生。徒陟岗,泪峥嶸。”
(16).犹狰狞。状貌凶恶。《西游记》第二二回:“项下骷髏悬九个,手持寳杖甚峥嶸。” ——《漢語大詞典》
真人 zhēn rén
(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成仙”之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古之真人,不知説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淮南子·本经训》:“莫死莫生,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汉 王逸 《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旧唐书·玄宗纪下》:“ 天寳 元年…… 庄子 号为 南华真人 , 文子 号为 通玄真人 , 列子 号为 冲虚真人 , 庚桑子 号为 洞虚真人 。” 宋 苏轼 《甲子日雨》诗:“赖有真人不飢渴,闭门却埽但焚香。”《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邻翁曰:‘ 玄妙观 魏法师 ,故开府 王真人 弟子,符籙为当今第一,汝宜急往求焉。’”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神,凡是神,不管是老母,老君,真人,大士……都得请。”
(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
(3).《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録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勛櫛沐之苦。”
(4).指品行端正的人。《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窶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周亮工 《与王先生书》:“孝廉於僕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説假话 ”。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漢語大詞典》
(2).佛教称证真理的人,即阿罗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经中或言应真,或作应仪,亦云无著果,皆是一也。”
(3).《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后因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 汉 张衡 《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録之以见真人埽除之难,元勛櫛沐之苦。”
(4).指品行端正的人。《汉书·杨恽传》:“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窶数’者也。”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真人,正人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史奏真人东行。”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陈仲弓 从诸子侄造 荀 ( 荀淑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清 周亮工 《与王先生书》:“孝廉於僕称莫逆交者二十年,真人真品,肃然敬之者亦二十年。”
(5).指真诚可靠或知情的人。参见“ 真人面前不説假话 ”。
(6).人类学中指从猿进化而来,真正脱离动物界的人。 吴汝康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人类的祖先》:“人科中的真人,则包括一切能制造工具的人,有较发达的脑子,形成了社会……真正脱离动物界而转变成‘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 ——《漢語大詞典》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远 ( 遠 ) yuǎn/yuàn
远 [ yuǎn ]
-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 时间长:~古。~祖。长~。永~。
-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 深奥:言近旨~。
- 姓。
- ◎ 避开:近君子,~小人。
阴长(阴长)
易临彖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注八月阳衰而阴长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素问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阴又本音礼记祭义疏见 短下 ——《骈字类编》
生 shēng《國語辭典》
生 [ shēng ]
動- 長出、生長。如:「生出一對角。」《詩經·大雅·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 生產、生育。《詩經·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唐·白居易〈長恨歌〉:「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 發生、產生。如:「生病」、「生效」、「橫生枝節」。《左傳·成公二年》:「義以生利,利以平民。」唐·杜甫〈愁〉詩:「江草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
- 生存、活存。如:「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製造、新創。如:「惹事生非」、「你又生出新花樣來了。」
- 生存、生活。如:「起死回生」、「忍辱偷生」。《論語·顏淵》:「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 量詞。計算一輩子的單位。如:「三生三世」、「緣定三生」、「三生姻緣」。
- 生命。如:「輕生」、「餘生」。
- 泛指生物。如:「眾生」、「群生」、「放生」。
- 生計。如:「謀生」、「無以為生」。
- 讀書人稱為「生」。如:「書生」、「儒生」。
- 學習者、門徒。如:「生徒」、「門生」、「師生」、「學生」。
- 戲劇裡的腳色名稱。如:「小生」、「老生」、「武生」。
- 姓。如明代有生用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果實尚未成熟。如:「這個番石榴太生了,不能吃。」
- 沒有煮熟的。如:「生肉」、「生飯」。
- 罕見、不熟悉。如:「生人」、「面生」、「生手」、「生字」。
- 沒有加工或鍛鍊過的。如:「生鐵」。
- 很、甚。如:「生怕」、「生恐」。唐·劉采春〈囉嗊曲〉六首之一:「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強迫。如:「生拉硬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把三個未發跡小秀士,生扭做吃勘問死囚徒。」
- 語助詞,無義。《儒林外史·第七回》:「況我看見你不喜我這煩劇的事,怎生是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