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侯列第武功坊,耆儒应制文渊阁。
我祖应天命,车书混南北。定鼎制多方,当天履中极。
大都之地何雄哉,真人御世自天来。九重宫阙三台近,万里河山一诏开。
城高北斗星辰拱,雨霁居庸青叠耸。黄旗紫盖郁岧峣,彩凤回翔赤龙拥。
千官待漏五更寒,两柱擎天峙角端。介胄如山趍侍辇,炉烟绕陛候迎銮。
我朝元气回前古,灵物呈祥遍天宇。驺虞已见出南河,狮子重看贡西土。
当今天子思唐虞,维持燮理多通儒。玉堂日日有歌颂,青琐年年无谏书。
一朵红云笼斧扆,百花仗外飘然起。玉容侍女接丝纶,绣帽才官辉锦绮。
禁柳三眠絮欲飞,退朝閒过御桥西。覆鞍黄帕观呈马,缠项红罗看斗鸡。
香尘紫陌人如蚁,车骑纵横溢闾里。暗香遥引玉鞭来,满眼红妆隔帘底。
王孙公子日相从,笙歌无日不春风。宋公自昔推清制,魏国于今表大功。
六曹五府相连络,梵刹琳宫耀丹雘。公侯列第武功坊,耆儒应制文渊阁。
三十六宫莺乱啼,四十八卫马争嘶。霜飞柏府乌千点,春日梨园锦万畦。
金台王气千年在,青入西山终不改。尧天荡荡景星明,瑞日相辉助光彩。
阿谁谈笑觅封侯,莫负明时趁黑头。深愧维藩无寸补,天高日望五云楼。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公侯 gōng hóu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漢語大詞典》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漢語大詞典》
列第 liè dì
(1).指贵族官僚的邸宅。《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自如 騶衍 、 淳于髠 、 田駢 、 接予 、 慎到 、 环渊 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2).指其建造邸宅。 宋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唐 贞观 、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东都者,号千有餘邸。” ——《漢語大詞典》
(2).指其建造邸宅。 宋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唐 贞观 、 开元 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於东都者,号千有餘邸。” ——《漢語大詞典》
武功 wǔ gōng
(1).军事方面的功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 崇 ,作邑于 丰 。” 郑玄 笺:“武功,谓伐四国及 崇 之功也。” 唐 李峤 《饯薛大夫护边》诗:“佇见 燕然 上,抽毫颂武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文武大臣或阵亡,或军营病故,武功未成者,均不得拟用‘襄’字。”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节:“民还不安定,应该要先务内政,不要去图武功。”
(2).指武事。《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纘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孔颖达 疏:“至二之日之时,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猎,则继续武事,年常习之,使不忘战也。”
(3).指武力。 宋 苏轼 《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 太宗 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自古开国之主,以武功龕定祸乱,而继体蒙业之君,恒以文德致太平。”
(4).武术功夫。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郎 才器,乃是 曹植 天然。今见武功,又復 子南 夫也。”《太平天囯歌谣传说·好和尚》:“老和尚,听説你的武功不坏,我带了几箇教师来和你比比武。” 徐迟 《牡丹》一:“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漢語大詞典》
(2).指武事。《诗·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纘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孔颖达 疏:“至二之日之时,君臣及其民俱出田猎,则继续武事,年常习之,使不忘战也。”
(3).指武力。 宋 苏轼 《书王奥所藏太宗御书后》:“ 太宗 以武功定祸乱,以文德致太平。”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臣窃观 高皇帝 以武功定天下,深虑承平之后,武备寖弛,以启戎心。”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自古开国之主,以武功龕定祸乱,而继体蒙业之君,恒以文德致太平。”
(4).武术功夫。 唐 张鷟 《游仙窟》:“ 张郎 才器,乃是 曹植 天然。今见武功,又復 子南 夫也。”《太平天囯歌谣传说·好和尚》:“老和尚,听説你的武功不坏,我带了几箇教师来和你比比武。” 徐迟 《牡丹》一:“这边看不行了,也搭起三张桌子,把观众又吸引了回来。可是,他没有武功底子,翻下来摔断了腿。” ——《漢語大詞典》
坊 fāng/fáng《國語辭典》
坊 [ fāng ]
名- 街道、里巷。多用作街巷名。如:「街坊」。《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昭成子孙传》:「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余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 泛指市区中的商店。
- 较小规模的工作场所。如:「磨坊」、「工作坊」、「染坊」、「酒坊」。
- 纪念表彰人物或表示美观的建筑物。如:「牌坊」、「忠孝坊」、「贞节坊」。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上·滇游日记十二》:「山门内有古坊,曰云隐寺。」
坊 [ fáng ]
名- 堤坊。《礼记·经解》:「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
- 防范、防止。《礼记·坊记》:「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同「防 」。
耆儒 qí rú
德高的老儒。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后汉书·张晧传》:“ 汉安 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歷显位。”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 祝枝山 先生 希哲 ,尝叙家君《约斋漫録》二十卷,今録其略云:‘ 俞君 宽父 , 吴 之耆儒也。’”《清史稿·礼志一》:“ 德宗 季叶,设礼学舘,博选耆儒,将有所缀述。” ——《漢語大詞典》
应制(應制)yìng zhì
(1).应诏,应皇帝之命。 唐 裴铏 《传奇·姚坤》:“后 坤 应制,挈 夭桃 入京,至 盘豆馆 。”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
(2).特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亦以称其所作。 南朝 宋 谢庄 有《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唐 上官仪 有《奉和过旧宅应制》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真宗 朝,岁岁赏花钓鱼,羣臣应制。”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近世应制,争献諛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海住先生》:“ 金海住 尚书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 质庄亲王 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
(3).应付,制服。 吴组缃 《山洪》三一:“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专讲敌方所用兵器的性能和应制防备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
(2).特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亦以称其所作。 南朝 宋 谢庄 有《七夕夜咏牛女应制》诗, 唐 上官仪 有《奉和过旧宅应制》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真宗 朝,岁岁赏花钓鱼,羣臣应制。” 宋 吴聿 《观林诗话》:“近世应制,争献諛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海住先生》:“ 金海住 尚书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 质庄亲王 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
(3).应付,制服。 吴组缃 《山洪》三一:“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专讲敌方所用兵器的性能和应制防备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
文渊阁(文淵閣)wén yuān gé
(1). 明 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之所。 明太祖 始建于 南京 奉天门 东。 成祖 迁都 北京 ,又于宫内东庑南建 文渊阁 。后置 文渊阁 大学士。《明史·艺文志一》:“ 永乐 四年,帝御便殿閲书史,问 文渊阁 藏书。”
(2). 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 北京 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漢語大詞典》
(2). 清 代专藏《四库全书》的书阁之一。 乾隆 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 北京 旧紫禁城内。《四库全书》第一份写成,即藏其中。后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