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机中丝断犹可理,覆篑成山宁可止。

王汝玉明代〕《孟母断机图为练母沈夫人寿

匹缣不易成,纷绪不易治。如何孟氏母,剪断机中丝。

机中丝断犹可理,覆篑成山宁可止。子贤著德炳日星,母教垂名耀青史。

练埙伯仲纯孝资,蚤年英拔非凡儿。趋庭既承严父训,慈闱化导犹孜孜。

隆冬盛暑功弗间,灯窗常听乌翻枝。突然已弁思报德,寸草难答三春晖。

千年桃实瑶池后,酒进三觞乐初奏。手持孟母断机图,拜向亲前祝亲寿。

双亲鹤发皓垂肩,兰玉参差争秀妍。自言儿虽匪敢窥前哲,母氏特比孟母贤。

儿容既婉母颜悦,庭户蔼蔼春风边。我闻百行孝居首,埙孝于今信希有。

袖怀三橘奉亲尝,卧获双鱼适亲口。岂如比亲古贤母,埙也爱亲心更厚。

独怜綵衣游未归,王孙芳草几萋其。版舆每御高堂上,空对画图思见儿。

庭前幸有孙枝茂,买肉食之须此时。会待陈情能奉表,我当重赋断机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机中丝断犹可覆篑宁可

机中(機中)jī zhōng
机智允当。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酒谑》:“客曰:‘小人亦尝留心字画,切观太保之书,虽 王右军 復有不及者。’ 赵 詬之曰:‘汝玩我耶?’曰:‘某尝观法书云, 王 书一字入木八分。今太保之书,一落笔则入木十分,岂不为过於 右军 耶?’坐人皆赏其机中。”  ——《漢語大詞典》
丝断(丝断)
唐 孟郊 赠韩郎中愈 其二 岂是无巧妙,丝断将何施。
唐 张祜 听简上人吹芦管三首 其二 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骈字类编》
犹可(猶可)yóu kě
(1).尚可;还可以。《孟子·万章下》:“腊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言犹可也,至于以貌取人,虽愚夫知其不可,而谓圣人为之乎?” 叶圣陶 《四三集·一个练习生》:“啊,那张‘进局须知’,不看犹可,一看之后,我的兴奋的心脏,简直停止了跳动!”
(2).谓也可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漢語大詞典》
理 lǐ《國語辭典》

理 [ lǐ ]

  1. 雕琢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2. 修整、整治、使整齐。如:「整理」、「治理」、「理家」、「管理」。
  3. 办事、处置。如:「办理」、「处理」、「代理」。
  4. 对别人的言行有所反应。如:「答理」、「理会」、「不理不睬」。
  5. 温习、熟习。如:「书不理不熟。」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英雄贯满东京府,曾理兵书习六韬。」
  1. 条纹、纹路。如:「肌理」、「纹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建城县出燃石,色黄理疏,以水灌之则热,安鼎其上,可以炊也。」
  2. 事物的规律、意旨。如:「天理」、「公理」、「真理」、「义理」、「定理」。
  3. 顺序、层次。如:「有条有理」。《荀子·儒效》:「井井兮有理也。」
  4. 物理学科或自然学科。如:「理化」、「理工」。
  5. 姓。如殷商时代有理征。
覆篑(覆簣)fù kuì
倒一筐土。谓积小成大,积少成多。语本《论语·子罕》:“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 马融 注:“加功虽始覆一簣,我不以其功少而薄之。”《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覆簣创元天之基,疏涓开环海之宅。”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天下祸福,如人家道,成於覆簣,败于疾雷。” 清 薛福成 《变法》:“夫江河始於滥觴,穹山基於覆簣。”  ——《漢語大詞典》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宁可(寧可)nìng kě
(1).岂可;难道能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诗》《书》。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北史·周齐炀王宪传》:“且太祖十儿,寧可悉为天子?卿宜规以正道,无令兄弟自致嫌疑。”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请兵实由 陈某 ,今不为代白,使鬱鬱賫恨而死,天道寧可復问?”
(2).宁愿。表示两相比较,选取一面。 唐 王绩 《赠学仙者》诗:“相逢寧可醉,定不学丹砂。” 元 不忽木 《点绛唇·辞朝》套曲:“寧可身卧糟丘,赛强如命悬君手。寻几个知心友,乐以忘忧,愿作林泉叟。” 巴金 《家》三六:“无论他受到怎样不公道的待遇,他宁可哭在心里,气在心里,苦在心里,在人前他绝不反抗。”  ——《漢語大詞典》
止 zhǐ《國語辭典》

止 [ zhǐ ]

  1. 停住、不动。如:「适可而止」。《易经·艮卦·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2. 达到、安住。《礼记·大学》:「止于至善。」
  3. 不准、阻挡。《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4. 居住。《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1. 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同「趾 」。
  2. 仪容行动、威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3. 打击柷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静的、不动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1. 仅、只。如:「不止一回」。唐·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1.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诗经·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