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谷声(谷声)
籁记谷声者虚谷接物之声也 王泰巫山高乐府见峡近下 ——《骈字类编》
应钟(應鐘)yìng zhōng
亦作“ 应鐘 ”。 古乐律名。十二律之一。古人以十二律与十二月相配,每月以一律应之。应钟与十月相应。《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音羽,律中应钟。” 郑玄 注:“孟冬气至,则应钟之律应。应钟者,姑洗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汉书·律历志上》:“应鐘,言阴气应亡射,该臧万物而杂阳阂种也。位於亥,在十月。”参见“ 十二律 ”、“ 十二月律 ”。 ——《漢語大詞典》
鼓 gǔ《國語辭典》
鼓 [ gǔ ]
名- 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其形有大有小,聲音洪亮。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敲擊、拍擊、彈奏。如:「鼓掌」、「鼓琴」、「鼓瑟」。《詩經·小雅·白華》:「鼓鍾于宮,聲聞于外。」唐·孟郊〈上張徐州〉詩:「願鼓空桑弦,永使萬物和。」
- 振動。如:「鼓動風潮」。《易經·繫辭上》:「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晉·潘尼〈後園頌〉:「翔鳥鼓翼,游魚載浮。」
-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波影
唐 高骈 锦城写望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
宋 梅尧臣 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 野烟昏古寺,波影动危楼。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四首 其一 锦席浮波影,牙樯转雾霏。
元 虞集 奎章阁有灵壁石奇绝名世御书其上曰奎章玄玉有敕命臣集赋诗臣再拜稽首而献诗曰 烟光晴冉冉,波影昼沄沄。 ——《骈字类编》
宋 梅尧臣 赴霅任君有诗相送仍怀旧赏因次其韵 野烟昏古寺,波影动危楼。
宋 陈造 陪盱眙王使君东游四首 其一 锦席浮波影,牙樯转雾霏。
元 虞集 奎章阁有灵壁石奇绝名世御书其上曰奎章玄玉有敕命臣集赋诗臣再拜稽首而献诗曰 烟光晴冉冉,波影昼沄沄。 ——《骈字类编》
倒 dǎo/dào《國語辭典》
倒 [ dǎo ]
动- 人或竖立的物体因本身或外来因素而横躺下来。如:「跌倒」、「摔倒」、「卧倒」、「大水冲倒龙王庙」。《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弓不虚发,应声而倒。」
- 垮台、失败。如:「倒闭」、「倒台」。《三国志·魏书·卷九·曹爽传》「夷三族」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读书何为耶!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们的生意,已经倒了。」
- 声音沙哑。如:「听说那位名演员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当中。」
- 北平方言:➊ 指商家把整批货物或全部店里的物品顶让给别人。如:「将铺子倒出去。」《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现在有半楼货,值得一千六百两。」➋ 指转移、更换、对调。如:「倒手」、「两张桌子对倒一下。」
倒 [ dào ]
动- 上下前后相反,或互相更换。《诗经·齐风·东方未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朱子语类·卷七一·易·复》:「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静以养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说,却是倒了。」
- 把物体或液体倾倒出来。如:「倒茶水」、「倒垃圾」。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开筵交履舄,烂漫倒家酿。」
- 向后退。如:「倒车」、「倒退」。
- 违逆、不顺。《韩非子·难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吕氏春秋·季夏纪·明理》:「故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
- 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红楼梦·第二二回》:「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这会子倒没了主意。」《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说今日要歇半天儿吗?怎的倒这么早就来了。」
- 却。《朱子语类·卷三九·论语·先进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细密,倒未必好,宁可是白直粗疏底人。」《红楼梦·第一九回》:「你倒说说,我还要怎么留你?我自己也难说了。」
- 反过来、相反的。如:「海水倒灌」、「倒挂金钩」。唐·徐凝〈杭州祝涛头〉诗二首之二:「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松 ( 鬆 ) sōng《國語辭典》
松 [ sōng ]
名- 松科植物的總稱。種類極多,一般為常綠喬木。幹聳直,皮粗厚,葉如針,花單性,結毬果,木材用途甚廣,可供醫藥和工藝用。
- 姓。如隋代有松贇。
楠 nán《國語辭典》
楠 [ nán ]
名- 植物名。樟科桢楠属,常绿乔木。高者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花淡绿,实紫黑。木材坚密芳香,为栋梁器具均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