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陆游宋代〕《稽山

我识康庐面,亦抚终南背,平生爱山心,於此可无悔。
晚归古会稽,开门与山对。
奇峰绾髻鬟,横岭扫眉黛。
岂亦念孤愁,一日变万态。
风月娱朝夕,云烟阅明晦。
一洗故乡悲,更益吾庐爱。
东偏得山多,寝食鲜不在。
宁无度世人,谈笑见英概。
御风倘可留,为我倾玉瀣。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东偏山多寝食不在

东偏(東偏)dōng piān
(1).指东部边境小邑。《左传·隐公十一年》:“ 郑伯 使 许 大夫 百里 奉 许叔 以居 许 东偏。” 杜预 注:“东偏,东鄙也。”
(2).东边。 唐 杜甫 《营屋》诗:“东偏若面势,户牖永可安。”  ——《漢語大詞典》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1.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2.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3.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4.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5.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6.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7.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1.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1.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1.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1.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1.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山多
唐 许浑 发灵溪馆 山多水不穷,一叶似渔翁。
唐 贯休 送沈侍郎 山多高兴乱,江直好风生。
宋 赵师秀 会景轩 江近秋阴早,山多晓气清。
明 高启 晓发山驿 茅店未开门,山多住人少。
《韵府拾遗 歌韵》:许浑诗山多水不穷一叶似渔翁  ——《骈字类编》
寝食(寢食)qǐn shí
睡觉和吃饭。亦用以泛指日常生活。《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謔。”《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在 桐庐 扎驻寨栅,又见折了 院小二 、 孟康 ,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此等造诣,非可言传,只宜多购 元 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化。”  ——《漢語大詞典》
鲜 ( 鮮 ) xiān/xiǎn
鲜 [ xiān ]
  1.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果。~花。~嫩。新~。
  2. 滋味美好:~美。~甜。这汤真~。
  3. 有光彩的:~明。~亮。~艳。
  4. 味美的食物:尝~。时~。
  5.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鱼~。
  6. 〔~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7. 姓。
鲜 [ xiǎn ]
     ◎ 少:~为人知。寡廉~耻。
不在 bù zài
死的婉辞。 宋 岳珂 《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 鲁 宅,进门听得一片哭声,知是已不在了。” 柯岩 《她爱祖国的明天·“你的兵变了么?”》:“一想到他老人家不在了,﹝我﹞心里就难过。”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