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柳宗元唐代〕《唐铙歌鼓吹曲

负罪臣宗元言:臣幸以罪居永州,受食府廪,窃活性命,得视息,无治事,时恐惧;小闲,又盗取古书文句,聊以自娱。

伏惟汉、魏以来,代有铙歌鼓吹词,唯唐独无有。臣为郎时,以太常联礼部,尝闻鼓吹署有戎乐,词独不列。今又考汉曲十二篇,魏曲十四篇,晋曲十六篇,汉歌词不明纪功德,魏晋歌功德具。今臣窃取魏晋义,用汉篇数,为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纪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劳,命将用师之艰难。每有戎事,治兵振旅,幸歌臣词以为容。且得大戒,宜敬而不害。臣沦弃即死,言与不言,其罪等耳。犹冀能言,有益国事,不敢效怨怼默已,谨冒死上。

晋阳武
晋阳武,夺义威。
炀之渝,德焉归?
氓毕屠,绥者谁?
皇烈烈,专天机。
号以仁,扬其旗。
日之升,九土晞。
斥田圻,流洪辉。
有其二,翼余隋。
斮枭鷔,连熊螭。
枯以肉,勍者羸。
后土荡,玄穹弥。
合之育,莽然施。
惟德辅,庆无期。

兽之穷
兽之穷,奔大麓。
天厚黄德,狙犷服。
甲之櫜弓,弭矢箙。
皇旅靖,敌逾蹙。
自亡其徒,匪予戮。
屈赟猛,虔栗栗。
縻以尺组,啖以秩。
黎之阳,土茫茫。
富兵戎,盈仓箱。
乏者德,莫能享。
驱豺兕,授我疆。

战武牢
战武牢,动河朔。
逆之助,图掎角。
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
王谋内定,申掌握。
铺施芟夷,二主缚。
惮华戎,廓封略。
命之瞢,卑以斫。
归有德,唯先觉。

泾水黄
泾水黄,陇野茫。
负太白,腾天狼。
有鸟鸷立,羽翼张。
钩喙决前,钜趯傍;
怒飞饥啸,翾不可当。
老雄死,子复良。
巢岐饮渭,肆翱翔。
顿地纮,提天纲。
列缺掉帜,招摇耀铓。
鬼神来助,梦嘉祥。
脑涂原野,魂飞扬。
星辰复,恢一方。

奔鲸沛
奔鲸沛,荡海垠。
吐霓翳日,腥浮云。
帝怒下顾,哀垫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修鳞。
披攘蒙霿,开海门。
地平水静,浮天垠。
羲和显耀,乘清氛。
赫炎溥畅,融大钧。

苞枿
苞枿薱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辑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作,神武用,
有臣勇智,奋不以众。
投迹死地,谋猷纵。
化敌为家,虑则中。
浩浩海裔,不威而同。
系缧降王,定厥功。
澶漫万里,宣唐风。
蛮夷九译,咸来从。
凯旋金奏,象形容。
震赫万国,罔不龚。

河右平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助仇抗有德,惟人之灾。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濡以鸿泽,皇之圣。
威畏德怀,功以定。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铁山碎
铁山碎,大漠舒。
二虏劲,连穹庐。
背北海,专坤隅。
岁来侵边,或傅于都。
天子命元帅,奋其雄图。
破定襄,降魁渠。
穷竟窟宅,斥余吾。
百蛮破胆,边氓苏。
威武燀耀,明鬼区。
利泽弥万祀,功不可逾。
官臣拜手,惟帝之谟。

靖本邦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
根柢之摇,枯叶攸病。
守臣不任,勚于神圣。
惟钺之兴,翦焉则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
群顽既夷,庶绩咸正。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吐谷浑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
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神武师,往征靖皇家。
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
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
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
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
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高昌
麹氏雄西北,别绝臣外区。
既恃远且险,纵傲不我虞。
烈烈王者师,熊螭以为徒。
龙旂翻海浪,馹骑驰坤隅。
贲育搏婴儿,一扫不复馀。
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臣靖执长缨,智勇伏囚拘。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兵戎不交害,各保性与躯。

东蛮
东蛮有谢氏,冠带理海中。
已言我异世,虽圣莫能通。
王卒如飞翰,鹏鶱骇群龙。
轰然自天坠,乃信神武功。
系虏君臣人,累累来自东。
无思不服从,唐业如山崇。
百辟拜稽首,咸愿图形容。
如周王会书,永永传无穷。
睢盱万状乖,咿嗢九译重。
广轮抚四海,浩浩知皇风。
歌诗铙鼓间,以壮我元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王师雷震昆仑

王师(王師)wáng shī
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诗·周颂·酌》:“於鑠王师,遵养时晦。”《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蛮夷猾夏……拒逆王师。” 唐 杜甫 《新安吏》诗:“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僕射如父兄。”《宣和遗事》前集:“王师问罪固能道,天子蒙尘争忍言?” 郁达夫 《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最怜家祭传遗训,犹盼王师灭 贺兰 。”  ——《漢語大詞典》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1.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2.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3.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4.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5.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1.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1.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2.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1.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雷震 léi zhèn
雷击;雷鸣。《孙子·军争》:“动如雷震。”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 秦 人坑 赵 氏,沸声若雷震。”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四折:“一声雷震报春光。”  ——《漢語大詞典》
昆仑(昆侖)kūn lún
亦作“崐仑2”。
(1).古代亦写作“昆仑”。 昆仑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间,西接 帕米尔 高原,东延入 青海 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 昆仑山 上有 瑶池 、 阆苑 、 增城 、 县圃 等仙境。《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远以周流。” 唐 韩愈 《杂诗》之三:“ 崑崙 高万里,岁尽道苦邅。”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 黄 流乱注?”
(2).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 昆仑山 。 孔颖达 疏引 郑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闇中大战, 谦之 手射 阳迈 柁工,船败纵横, 崑崙 单舸接得 阳迈 。” 唐 张籍 《昆仑儿》诗:“ 崑崙 家住海中洲,蛮客将来 汉 地游。”《旧唐书·南蛮传·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号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称。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并师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参见“ 崑崙奴 ”。
(6).特指 昆仑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你看他乘云驾雾凭虚走,早把那 崑崙 秘术来传受。” 清 顾彩 《髯樵传》:“女泣如雨,诉失身状,愿公为 崑崙 。”参见“ 崑崙奴 ”。
(7).古代称皮肤黑色的人。《晋书·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崐崘。”《旧五代史·慕容彦超传》:“尝冒姓 阎 氏,体黑麻面,故谓之 阎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隐 《魏侯第东北楼堂书所见成篇》:“锁香金屈戌,带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称。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赠魏处士五贶诗·诃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注:“酒名。”参见“ 崑崙觴 ”。
(10).道教语。指头脑。《云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黄庭外景经》:“子欲不死修崑崙。”《云笈七籤》卷十七:“眼为日月,髮为星辰,眉为华盖,头为崑崙。”
(11).脐之别名。《黄庭内景经·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纬经》:“脐中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极,一名太渊,一名崑崙,一名特枢。”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间。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训》:“经纪山川,蹈腾 昆仑 ,排閶闔,沦天门。” 高诱 注:“ 昆仑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万九千里。” 陈毅 《昆仑山颂》诗:“ 昆仑 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汉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记·封禅书》:“ 济南 人 公玊带 上 黄帝 时明堂图。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参见“ 昆仑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昆仑障 。 西汉 置。在今 甘肃省 安西县 南。为宜禾都尉治所。
(4). 东晋 南朝 时指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其肤色较黑。《南齐书·王琨传》:“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为 崑崙 。”按,崑崙,同“ 昆仑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昆仑》
(5).我国古代泛称今 中印半岛 南部及 南洋 诸岛以至 东非 之人为昆仑。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八六引 三国 吴万震 《南州异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记》、 唐 义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6).古岛屿名。亦译 军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昆仑岛 。为古代海舶往来东西洋必经之地。《岛夷志略》《星槎胜览》有专条记述,《郑和航海图》亦有此岛。
(7).针灸穴位名。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医宗金鉴·针灸心法要诀·足三阳经总穴名》:“足太阳膀胱经,行足股后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阴……昆仑,跗阳。”
广大无垠貌。昆,通“ 浑 ”。 汉 扬雄 《太玄·中》:“昆仑旁薄,思之贞也。” 司马光 集注:“昆,音魂;仑,卢昆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元气昆仑,充满天地。”  ——《漢語大詞典》
以 yǐ《國語辭典》

以 [ yǐ ]

  1. 用。如:「以礼待之」、「以身作则」。《左传·襄公十年》:「我辞礼矣,彼则以之。」汉·王充《论衡·程材》:「洗洿泥者以水,燔腥者用火。」
  2. 仰赖、凭借。《韩非子·五蠹》:「富国以农,距敌恃卒。」汉·王充《论衡·卜筮》:「欲知天,以人事。」
  3. 认为。如:「以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窃以自古中兴之主,必有命代之臣。」
  4. 可、能够。《诗经·齐风·猗嗟》:「四矢反兮,以御乱兮。」《孟子·滕文公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5. 令、使。《战国策·秦策一》:「向欲以齐事王,使攻宋也。」
  1. 因为、由于。《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韩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蚁蝼之穴溃。」
  2. 按、依。《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商君书·更法》:「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3. 在、于。《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命之曰成师。」唐·柳宗元〈断刑论〉:「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
  4. 加在前、后、左、右、上、下、往、来、东、西、南、北等字之前,表时空和方位的界限。如:「自古以来」、「长安东路以西」、「价格在一千元以上」。
  5. 连及。《易经·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论语·尧曰》:「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1. 而、且。《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2. 因此。《汉书·卷二九·沟洫志》:「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目的在于。如:「以免」、「以致于」。《书经·泰誓下》:「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4. 与、和。《仪礼·乡射礼》:「各以其耦进,反于射位。」
  1. 置动词后,无义。如:「得以」、「能以」。《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1. 太、甚。《孟子·滕文公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子之报仇,其以甚乎?」
  2. 既、已经。《三国志·卷二三·魏书·杜袭传》:「吾计以定,卿勿复言。」通「已」。
  3. 愈益、更加。《吕氏春秋·恃君览·观表》:「魏日以削,秦日益大。」《史记·卷五·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
  1. 缘故、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列子·周穆王》:「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忘也。』」
  2. 以色列的简称。如:「以阿战争」。
  3. 姓。如汉代有以彤。
颓 ( 頹 頽 ) tuí
颓 [ tuí ]
  1. 崩坏,倒塌:~坏。~圮。~垣断壁。
  2. 消沉,委靡:~萎。~丧。~靡。~唐。
  3. 败坏:衰~。~败。~景。~朽。
  4. 水向下流:泣涕如~。
  5. 灭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也”。
  6. 恭顺的样子。
  7. 暴风:“习习谷风,维风及~”。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