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瑶花 yáo huā
见“ 瑶华 ”。 ——《漢語大詞典》
玉屑 yù xiè
(1).玉的碎末。《周礼·天官·玉府》“王齐则共食玉” 汉 郑玄 注:“玉是阳精之纯者,食之以御水气。 郑司农 云:‘王齐当食玉屑。’”《三国志·魏志·卫觊传》:“昔 汉武 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 宋 谢翱 《后桂花引》:“修月仙人饭玉屑,瑶鸭腾腾何处爇。”
(2).碎末的美称。 唐 李贺 《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寳;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谭,清 金马 之路。”
(4).转以喻美好的文辞。 元 许有孚 《观雪冷然台》诗:“ 坡 诗诵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飞玉屑。”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迭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
(5).比喻雪末。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粧山川。”《群音类选·升仙记·复度文公》:“万里云彤,玉屑银砂乱洒空。这雪声敲窗纸,势压梅梢,色映帘笼。”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纷飞玉屑到帘栊,大地银铺一望中。”
(6).纸名。即麻纸。产于 蜀 地。 南唐 李后主 请 蜀 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谈》卷下。 ——《漢語大詞典》
(2).碎末的美称。 唐 李贺 《题赵生壁》诗:“大妇然竹根,中妇舂玉屑。”此指米粉。《群音类选·双忠记·张母忆儿》:“又节届端阳,酒泛菖蒲玉屑香。”此指香粉。
(3).谓华而不实的文词。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寳;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自 元 暨 成 ,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谭,清 金马 之路。”
(4).转以喻美好的文辞。 元 许有孚 《观雪冷然台》诗:“ 坡 诗诵得聚星堂,字字珠璣飞玉屑。”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迭韵诗》:“话旧尚能霏玉屑,延龄端不藉金丹。”
(5).比喻雪末。 金 元好问 《读书山雪中》诗:“似嫌衣锦太寒乞,别作玉屑粧山川。”《群音类选·升仙记·复度文公》:“万里云彤,玉屑银砂乱洒空。这雪声敲窗纸,势压梅梢,色映帘笼。” 茅盾 《新疆风土杂记》诗:“纷飞玉屑到帘栊,大地银铺一望中。”
(6).纸名。即麻纸。产于 蜀 地。 南唐 李后主 请 蜀 笺工制造,因与玉屑无异,故名。参阅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谈》卷下。 ——《漢語大詞典》
愈 yù《國語辭典》
愈 [ yù ]
副- 更加、越發。如:「愈長愈高」。《詩經·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
- 病情好轉。《孟子·公孫丑下》:「今病小愈,趨造於朝。」《紅樓夢·第六二回》:「因天氣和暖,黛玉之疾漸愈,故也來了。」
- 勝過、高明。《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漢·王充《論衡·自紀》:「蓋文多勝寡,財寡愈貧。」
- 姓。如宋代有愈植、愈德勤。
缤纷(繽紛)bīn fēn
(1).繁盛貌。《楚辞·离骚》:“佩繽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后汉书·班固传上》:“红罗颯纚,綺组繽纷。” 清 刘大櫆 《〈皖江酬唱集〉序》:“予唱汝和,无往不復,鏤氷斸雪,纂组繽纷。”
(2).纷乱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李山甫 《惜花》诗:“一年今烂熳,几日便繽纷。” 杨沫 《永远难忘的友情》:“撒向我们身上的缤纷的玫瑰花瓣,像一颗颗炽热的心。”
(3).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汉 张衡 《思玄赋》:“私湛忧而深怀兮,思繽纷而不理。” 清 李渔 《巧团圆·买父》:“莫怪人心诧异,只因世局繽纷。儿子既可买父,臣子合当卖君。”
(4).众疾貌;多貌。《汉书·扬雄传上》:“羽骑营营,昈分殊事,繽纷往来,轠轤不絶。” 唐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诗:“鸞鸣桂树间,观者何繽纷。” 明 沈璟 《义侠记·除凶》:“道傍车马日繽纷,行路悠悠何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过数日,果有三十餘人,齎旗采酒礼而至,舆马繽纷,填溢堦巷。”
(5).纷飞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唯羡肃肃翰,繽纷戾高冥。”《西游记》第六六回:“满山头大雨繽纷。”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此日大雪繽纷,余紧闭窗户,静坐思量。”
(6).形容歌舞交杂并进。《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鄢 郢 繽纷,《激楚》、《结风》。” 王先谦 补注:“ 鄢 郢 繽纷,谓 楚 歌 楚 舞,交杂并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所居院异香芬鬱,仙乐繽纷。” ——《漢語大詞典》
(2).纷乱貌。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繽纷。” 唐 李山甫 《惜花》诗:“一年今烂熳,几日便繽纷。” 杨沫 《永远难忘的友情》:“撒向我们身上的缤纷的玫瑰花瓣,像一颗颗炽热的心。”
(3).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楚辞·离骚》:“时繽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汉 张衡 《思玄赋》:“私湛忧而深怀兮,思繽纷而不理。” 清 李渔 《巧团圆·买父》:“莫怪人心诧异,只因世局繽纷。儿子既可买父,臣子合当卖君。”
(4).众疾貌;多貌。《汉书·扬雄传上》:“羽骑营营,昈分殊事,繽纷往来,轠轤不絶。” 唐 韩愈 《送陆畅归江南》诗:“鸞鸣桂树间,观者何繽纷。” 明 沈璟 《义侠记·除凶》:“道傍车马日繽纷,行路悠悠何足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过数日,果有三十餘人,齎旗采酒礼而至,舆马繽纷,填溢堦巷。”
(5).纷飞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唯羡肃肃翰,繽纷戾高冥。”《西游记》第六六回:“满山头大雨繽纷。”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八章:“此日大雪繽纷,余紧闭窗户,静坐思量。”
(6).形容歌舞交杂并进。《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鄢 郢 繽纷,《激楚》、《结风》。” 王先谦 补注:“ 鄢 郢 繽纷,谓 楚 歌 楚 舞,交杂并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叶法善》:“所居院异香芬鬱,仙乐繽纷。” ——《漢語大詞典》
夜色 yè sè
(1).犹夜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緑之鸿辉,残悬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
(2).夜间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外兵舅夜集》诗:“烟光拂夜色,华舟盪秋风。” 唐 宋之问 《牛女》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清 吴藻 《临江仙·夏夜偶成》词:“卷起疏帘看夜色,一鉤残月空庭。”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 ——《漢語大詞典》
(2).夜间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外兵舅夜集》诗:“烟光拂夜色,华舟盪秋风。” 唐 宋之问 《牛女》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清 吴藻 《临江仙·夏夜偶成》词:“卷起疏帘看夜色,一鉤残月空庭。”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 ——《漢語大詞典》
寒光 hán guāng
(1).给人以寒冷感觉的光。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一:“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 唐 白居易 《在家出家》诗:“清唳数声松下鹤,寒光一点竹间灯。” 元 谢宗可 《萤灯》诗:“秋空雨歇寒光堕,晚径风闲冷烬多。” 茅盾 《子夜》三:“这里那里亮晶晶闪着寒光的,是五六座高大的长方形的机器冰。”
(2).指清冷的月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宋 柳永 《大石调·倾杯》词:“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歛,皓月当轩练浄。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 老舍 《骆驼祥子》九:“月很小,散着寒光。”
(3).使人胆寒的光。多指刀剑的闪光。亦借指刀剑。 唐 卢纶 《难绾刀子歌》:“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翦成銛且翣。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封神演义》第七五回:“ 李靖 刀寒光灿灿, 韦护 杵杀气腾腾。” 清 刘钧 《杨娥传》:“遂启其襟,颼然出一匕首,寒光射人,不可逼观。” 王厚选 《古城青史》第三九回:“那一双芒剌剌的小眼睛里,迸射出两道咄咄逼人的寒光,冷嗖嗖如同两柄利剑,直刺叛徒心窝。” ——《漢語大詞典》
(2).指清冷的月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宋 柳永 《大石调·倾杯》词:“小院新晴天气,轻烟乍歛,皓月当轩练浄。对千里寒光,念幽期阻、当残景。” 老舍 《骆驼祥子》九:“月很小,散着寒光。”
(3).使人胆寒的光。多指刀剑的闪光。亦借指刀剑。 唐 卢纶 《难绾刀子歌》:“黄金鞘里青芦叶,丽若翦成銛且翣。轻冰薄玉状不分,一尺寒光堪决云。”《封神演义》第七五回:“ 李靖 刀寒光灿灿, 韦护 杵杀气腾腾。” 清 刘钧 《杨娥传》:“遂启其襟,颼然出一匕首,寒光射人,不可逼观。” 王厚选 《古城青史》第三九回:“那一双芒剌剌的小眼睛里,迸射出两道咄咄逼人的寒光,冷嗖嗖如同两柄利剑,直刺叛徒心窝。” ——《漢語大詞典》
缥缈(縹緲)piāo miǎo
亦作“ 縹眇 ”。亦作“ 縹渺 ”。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1).高远隐约貌。《文选·木华〈海赋〉》:“羣仙縹眇,餐玉清涯。” 李善 注:“縹眇,远视之貌。”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城尖径仄旌斾愁,独立縹緲之飞楼。”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掛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縹渺孤鸿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縹緲,惊飞栖止不定。” 郭沫若 《星空·天上的市街》:“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随风飘扬;随水浮流。 唐 李白 《愁阳春赋》:“縹緲兮翩緜,见游丝之縈烟。” 宋 陈允平 《垂杨》词:“飞花满地谁为扫,甚薄倖,随波縹緲。” 元 许有壬 《太常引·池荷》词之二:“红衣縹緲,清风萧瑟,半醉岸乌巾。”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还有吹不满旗的灵风推着云车,满载着霓裳缥缈、彩佩玲珑的仙娥,给人们颂送驰魂宕魄的天乐。”
(3).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雅调之清越也,有若縹緲鸞虹,譻譻嫋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声縹緲,直入云霄。”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金石鏗鏘,宫商縹緲。” 李瑛 《笛声》诗:“从哪里飘来一缕笛音,在这僻静的深山缭绕?比幽谷的溪水还清脆,比云中的莺啼还缥缈。”
(4).虚浮;渺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轻靡者,浮文弱植,縹緲附俗者也。” 周振甫 注:“縹緲附俗:虚浮、不切实而依附俗説。” 清 杜荣寿 《〈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底事隔年先异兆,人与莲花同縹緲。” 夏曾佑 《小说原理》:“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而非乐此縹渺之空谈也。”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我们这缥缈的浮生,到底要向哪儿安宿?”
(5).峰名。 清 吴伟业 《缥渺峰》诗:“兹峯非云高,高与众山别,其下多嵌空,天风吹不折,插根虚无际, 縹緲 为险絶。”注:“ 縹緲峯 : 顾野王 《舆地志》:‘ 縹緲峯 , 洞庭 之最高者。’ 卢熊 《苏州府志》:‘ 包山 最高者为 縹緲峯 。’” ——《漢語大詞典》
分 fēn/fèn《國語辭典》
分 [ fēn ]
動- 將整體變成若干部分,或使聯在一起的事物離開。與「合」相對。如:「分割」、「劃分」、「分離」。《論語·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離分。」
- 配與、給與。《左傳·莊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史記·卷一 ○九·李將軍傳》:「廣廉,得賞賜輒分其麾下。」
- 分擔。如:「分憂解勞」。《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與士卒分勞苦。」
- 辨別。《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呂氏春秋·慎行傳·察傳》:「是非之經,不可不分。」
- 由總機構中分出來的。如:「分局」、「分隊」、「分校」、「分公司」。
- 清楚的、明白的。如:「是非分明」。唐·杜甫〈新婚別〉詩:「妾身未分明,何以 拜姑嫜?」
- 區別、不一樣之處。《荀子·不苟》:「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 成績或競賽勝負的記數。如:「滿分」、「零分」。
- 時間的名稱。六十分為一小時。
- 量詞:➊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兩的百分之一。➋ 計算地積的單位。一畝的十分之一。➌ 計算貨幣的單位。一元的百分之一。➍ 計算時間的單位。六十分為一小時。如:「他花了數分的時間完成這項實驗。」➎ 計算角度的單位。一度的六十分之一。➏ 計算程度深淺的單位。如:「一分努力,一分收穫。」、「逢人只說三分話。」
- 數學上用來表示分數,或直接指分數。如:「二分之一」、「百分之一」、「約分」。
分 [ fèn ]
名- 個人在社會中所擁有的名位、職責與權利的範圍。如:「身分」、「本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 情誼、關係。如:「情分」、「緣分」。《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元·秦𥳑夫《東堂老·楔子》:「老夫與居士,通家往來,三十餘年,情同膠漆,分若陳、雷。」
- 成分。如:「糖分」、「養分」。
- 整體中一個單位。如:「部分」、「我的分」。同「份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