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储嗣宗唐代〕《宿山馆

寂寞对衰草,地凉凝露华。蝉鸣月中树,风落客前花。
山馆无宿伴,秋琴初别家。自怜千万里,笔砚寄生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自怜千万笔砚寄生

自怜(自憐)zì lián
亦作“ 自怜 ”。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晰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漢語大詞典》
千万(千萬)qiān wàn
(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当时迎 长卿 ,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詰。”
(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
(3).犹非常,十分。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姚燧 《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4).谓差别极大。《韩非子·说疑》:“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
(5).指众百姓。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於龙。”
(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元稹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李贽 《复邓石阳》:“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
(7).决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復全。”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笔砚(筆硯)bǐ yàn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漢語大詞典》
寄生 jì shēng
(1).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自己不劳动靠剥削别人而生活。《管子·八观》:“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耘,寄生之君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于是我表姊的寄生中之寄生生涯,精神苦痛不可言喻。” 巴金 《〈憩园〉法译本序》:“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家庭灾祸的原因和子孙堕落的机会。富裕的寄生生活使得一个年轻人淹死在河里,使得一个阔少爷病死在监牢中,使得儿子赶走父亲,妻子不认丈夫。”
(2).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外。亦指依附于他物而生长的生物。《诗·小雅·頍弁》“蔦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 传:“蔦,寄生也。”《汉书·东方朔传》:“﹝ 郭舍人 ﹞乃覆树上寄生,令 朔 射之。” 颜师古 注:“寄生者,芝菌之类,淋潦之日,著树而生,形有周圜象窶数者,今 关中 俗亦呼为寄生。非为蔦之寄生寓木宛童有(林)﹝枝﹞叶者也。” 晋 曹摅 《赠石崇》诗:“浮萍依水,寄生附林。”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松顶生兰》:“有兰寄生,长松杈椏间,可径丈,葳蕤四垂。”
(3).寄居生存。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便娟之脩竹兮,寄生乎江潭。”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 赤水 阴。”
(4).犹托生。旧时迷信。指人或家畜家禽死后转生世间。《云笈七籤》卷一○二:“ 丘曾 前生万劫,已奉灵寳,功德未备,致寄生转轮,至于今日。”
(5).古代战马身上的一种装备,其形如扇如帚,树于马尻具装之上,以障蔽骑乘者的背部。《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於殿内骑马从 凤庄门 入 徽明门 ,马被银莲叶具装鎧,杂羽孔翠寄生,逐马左右衞从,昼眠夜起如平常。”《南史·齐纪上·高帝》:“时朝廷器甲皆充南讨,帝军容寡闕,乃编椶皮为马具装,折竹为寄生,夜举火进军。”
(6).引申为戎装。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卷五:“虫为寄生,军装亦名寄生。”  ——《漢語大詞典》
涯 yá《國語辭典》

涯 [ yá ]

  1. 水边。《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汉·王充《论衡·验符》:「庐江皖侯国,民际有湖。皖民小男,曰陈爵陈挺,年皆十岁以上,相与钓于湖涯。」
  2. 边际。《文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3. 极限。《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宋·苏轼〈答李方叔〉:「某以虚名过实,士大夫不察,责望逾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