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曾: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 ——崔子向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皇甫曾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郑说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台上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皎然
招摇随步锡,仿佛听行轮。 ——崔子向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皇甫曾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郑说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崔子向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皎然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皇甫曾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郑说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台上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皎然
招摇随步锡,仿佛听行轮。 ——崔子向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皇甫曾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郑说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崔子向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皎然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皇甫 huáng fǔ
复姓。 汉 有 皇甫规 。见《后汉书》本传。参见“ 皇父 ”。 ——《漢語大詞典》
曾 zēng/céng《國語辭典》
曾 [ zēng ]
副- 乃、竟然。《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 尚且。《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重叠的,中间隔两代亲属关系的。如:「曾祖父」、「曾孙」。
- 加多。《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同「增 」。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曾参。
曾 [ céng ]
副- 尝、已经。表示行为、动作已经发生、进行过。如:「似曾相识」。《公羊传·闵公元年》:「庄公存之时,乐曾淫于宫中。」《史记·卷一○一·爰盎鼌错传》:「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
- 重叠的、一重一重的。唐·杜甫〈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通「层」。
- 深。《文选·郭璞·江赋》:「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㲿滉渊泫。」
夜色 yè sè
(1).犹夜光。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结緑之鸿辉,残悬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
(2).夜间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外兵舅夜集》诗:“烟光拂夜色,华舟盪秋风。” 唐 宋之问 《牛女》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清 吴藻 《临江仙·夏夜偶成》词:“卷起疏帘看夜色,一鉤残月空庭。”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 ——《漢語大詞典》
(2).夜间的景色。 南朝 梁 江淹 《外兵舅夜集》诗:“烟光拂夜色,华舟盪秋风。” 唐 宋之问 《牛女》诗:“谁能留夜色,来夕倍还梭。” 清 吴藻 《临江仙·夏夜偶成》词:“卷起疏帘看夜色,一鉤残月空庭。”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 ——《漢語大詞典》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动-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双树(雙樹)shuāng shù
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 释迦牟尼 入灭之处。《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 拘施郡城 ,力士生地, 阿利罗跋提 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湼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卷八:“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浄名 杜名於方丈, 释迦 缄默於双树,将致理致渊寂,故圣为无言。” ——《漢語大詞典》
钟声(钟声)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其三 孤村树色昏残雨,远寺钟声带夕阳。
唐 李端 送友人游蜀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唐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唐 欧阳詹 永安寺照上人房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唐 王建 题台州隐静寺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唐 王建 题石瓮寺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
唐 杜牧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骈字类编》
唐 李端 送友人游蜀 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
唐 戴叔伦 晓闻长乐钟声 汉苑钟声早,秦郊曙色分。
唐 欧阳詹 永安寺照上人房 群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唐 王建 题台州隐静寺 不知势压天几重,钟声常闻月中落。
唐 王建 题石瓮寺 青崖白石夹城东,泉脉钟声内里通。
唐 杜牧 宣州开元寺赠惟真上人 夜深月色当禅处,斋后钟声到讲时。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骈字类编》
警 jǐng《國語辭典》
警 [ jǐng ]
动- 告诫。如:「警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李悝警其两和。」《红楼梦·第二一回》:「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姐妹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
- 戒备。如:「警备」、「警惕」。《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 觉悟、觉醒。如:「警觉」。清·曾国藩〈江岷樵之父母寿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 敏捷。如:「机警」。《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
- 形容文词语意凝炼。如:「警句」。《文选·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危险、紧急的消息或状况。如:「边警」、「火警」。
- 警察的简称。如:「交警」、「义警」、「保警」、「刑警」。
四邻(四鄰)sì lín
(1).犹四辅。天子左右的大臣。《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 孔 传:“四近前后左右之臣。”《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承,左曰辅,右曰弼……《书》曰‘钦四邻’,此之谓也。”《管子·四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参见“ 四辅 ”。
(2).四方邻国。《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吴子·料敌》:“四邻之助,大国之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国家治,则四邻贺;国家乱,则四邻散。”
(3).周围邻居。 汉 刘向 《列女传·周主忠妾》:“主闻之乃厚币而嫁之,四邻争娶之。”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老残游记》第十五回:“火起之时,四邻人等及河上夫役,都寻觅了水桶水盆之类,赶来救火。”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前一些时这里颇多谣言,现在安静了。我们一动也没有动,不过四邻搬掉的多,冷静而已。”
(4).四方;周围。《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 颜师古 注:“包,含也。四邻,四方。” 唐 裴度 《夏日对雨》诗:“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宋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诗:“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5).指周围邻近的人。 唐 韩愈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书记之任亦难……赞天子施教化,而又外与宾客四邻交。” ——《漢語大詞典》
(2).四方邻国。《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康济小民。”《吴子·料敌》:“四邻之助,大国之援。”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国家治,则四邻贺;国家乱,则四邻散。”
(3).周围邻居。 汉 刘向 《列女传·周主忠妾》:“主闻之乃厚币而嫁之,四邻争娶之。” 唐 杜甫 《无家别》诗:“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老残游记》第十五回:“火起之时,四邻人等及河上夫役,都寻觅了水桶水盆之类,赶来救火。”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前一些时这里颇多谣言,现在安静了。我们一动也没有动,不过四邻搬掉的多,冷静而已。”
(4).四方;周围。《汉书·礼乐志》:“五神相,包四邻。” 颜师古 注:“包,含也。四邻,四方。” 唐 裴度 《夏日对雨》诗:“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宋 苏轼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诗:“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5).指周围邻近的人。 唐 韩愈 《徐泗豪三州节度掌书记厅石记》:“书记之任亦难……赞天子施教化,而又外与宾客四邻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