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耿湋: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

耿湋唐代〕《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

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 ——耿湋
喜是攀阑者,惭非负鼎贤。 ——陆羽
禁门闻曙漏,顾渚入晨烟。 ——耿湋
拜井孤城里,携笼万壑前。 ——陆羽
闲喧悲异趣,语默取同年。 ——耿湋
历落惊相偶,衰羸猥见怜。 ——陆羽
诗书闻讲诵,文雅接兰荃。 ——耿湋
未敢重芳席,焉能弄彩笺。 ——陆羽
黑池流研水,径石涩苔钱。 ——耿湋
何事亲香案,无端狎钓船。 ——陆羽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 ——耿湋
莫发搜歌意,予心或不然。 ——陆羽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彩笺

耿 gěng《國語辭典》

耿 [ gěng ]

  1. 明亮的、光大的。如:「耿月」。《书经·立政》:「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2. 正直不阿的。如:「耿介」、「耿直」。唐·韩愈〈南山诗〉:「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3. 悲伤、悲痛。《梁书·卷二七·殷钧传》:「知比诸德,哀顿为过,又所进殆无一溢,甚以酸耿。」
  1. 照耀。《国语·晋语三》:「若入,必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宋·陆游〈西村〉诗:「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1. 姓。如汉代有耿寿昌。
湋 wéi
湋 [ wéi ]
  1. 水流的回旋。
  2. 渊。
  3. 古河名,源出中国陕西省凤翔县西北雍山下,东南流经岐山、扶风入渭水。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敢 gǎn《國語辭典》

敢 [ gǎn ]

  1. 有膽識、毫不畏懼人的。如:「勇敢」、「果敢」。《荀子·非十二子》:「齊給速通,不爭先人,剛毅勇敢,不以傷人。」
  1. 有膽量、不畏懼。如:「敢作敢當」。《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2. 表示冒昧。如:「敢請」。唐·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不勝慺慺之至,敢陳薦以聞。」《水滸傳·第一六回》:「敢問軍師用甚計策,賺得本人上山?」
  3. 豈。《左傳·昭公三十年》:「若得從君而歸,固臣之願也,敢有異心!」
  4. 莫非、大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你敢是不肯,故意將錢鈔哄我?」《水滸傳·第五三回》:「不是我,你敢錯認了!」
重 zhòng/chóng《國語辭典》

重 [ zhòng ]

  1. 物体或人体的分量。如:「物重」、「体重」。
  1. 物体的分量大。与「轻」相对。如:「这块石头比那块木头重。」
  2. 浓、厚。如:「口味重」、「颜色重」。《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凡食无彊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
  3. 严峻的。如:「重刑」、「重罚」。
  4. 要紧的。如:「库房重地」。
  5. 剧烈的。如:「重病」。
  6. 价值高的。如:「重酬」、「重器」。
  1. 比……为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尊敬。如:「尊重」、「敬重」。
  3. 偏好。如:「重色轻友」。
  4. 增加。《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汉书·卷四·文帝纪》:「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1. 谨慎。如:「安土重迁」。《荀子·议兵》:「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2. 每每、屡次。《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唐·白居易〈渭村雨归〉诗:「复兹夕阴起,野色重萧条。」

重 [ chóng ]

  1. 量词。计算相叠、累积物的单位。如:「九重天」、「千重山」、「万重山」。
  1. 添加、复叠。《荀子·富国》:「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时蒸民,罔敢或贰。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1. 再、另。如:「重来」、「重游故地」、「重修旧好」。
芳 fāng《國語辭典》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当作艸香。」汉·武帝〈秋风辞〉:「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荣橘柚〉诗:「密林耀朱绿,晚岁有余芳。」
  2.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赏」。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远芳侵古道,晴翠连荒城。」宋·罗愿《尔雅翼·卷二·茞》:「王逸章句曰:『行清洁者佩芳。』」
  3.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声誉。如:「流芳百世」。
  1. 对人的敬称。如:「芳翰」、「芳仪」、「芳名」。
  2. 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刘铄〈拟行行重行行诗〉:「芳年有华月,佳人无还期。」
席 xí《國語辭典》

席 [ xí ]

  1. 用草茎、竹篾等编成的垫子,可坐卧。如:「草席」、「竹席」、「凉席」。《文选·曹植·求自试表》:「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
  2. 座位。如:「就席」、「入席」。《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田延年前,离席按剑。」
  3. 职位。如:「法席」、「教席」、「首席」。《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
  4. 成桌的酒和饭菜。如:「酒席」、「筵席」。《红楼梦·第五四回》:「众媳妇们忙撤去残席,……另外又添换了果馔摆好。」
  5. 船帆。《文选·木华·海赋》:「维长绡,挂帆席。」唐·李善·注:「《释名》曰:『随风张幔曰帆。』或以席为之,故曰帆席也。」《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6. 量词:➊ ​ 计算谈话次数的单位。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➋ ​ 计算议会席次或名额的单位。如:「这次立委选举在野党共取得三席。」
  7. 姓。如晋代有席坦。
  1. 凭借。《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吕产、吕禄,席太后之宠。」《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
  1. 全面。《史记·卷九○·魏豹彭越传·太史公曰》:「然已席卷千里,南面称孤。」
焉 yān《國語辭典》

焉 [ yān ]

  1. 指示代名词,之、彼、这里。如:「心不在焉」。《论语·卫灵公》:「众好之,必察焉。」
  2. 疑问代名词。《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1. 岂、如何。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语·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且夫齐楚之事又焉足道邪!」
  1. 相当于「于」。《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1. 承接上文,以表示后果。相当于「乃」、「就」。《墨子·兼爱上》:「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1. 语气词,置句末:➊ ​ 表示肯定。相当于「也」、「矣」。唐·柳宗元〈封建论〉:「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➋ ​ 表示疑问。相当于「耶」、「呢」。《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➌ ​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史记·卷一○二·张释之传》:「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2. 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样子」。如:「与我心有戚戚焉。」《书经·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能 néng/nài《國語辭典》

能 [ néng ]

  1. 傳說中的動物。如熊,足似鹿。《說文解字·能部》:「能,熊屬,足似鹿。」唐·韓愈〈憶昨行和張十一〉詩:「近者三姦悉破碎,羽窟無底幽黃能。」
  2. 能力、才幹。如:「逞能」、「智能」。《論語·子罕》:「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文選·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並摽能擅美,獨映當時。」
  3. 人才、有才能的人。《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4. 用途、功用。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5. 一種日本古典戲劇。由猿樂發展的歌舞劇,以動作、表情和音樂表現。如:「夢幻能」、「修羅能」。
  6. 物質運動的能量。因運動形式不同而有電能、熱能、機械能、化學能、原子能等。能量間可互相轉換,以功率為計算單位。也稱為「能量」。
  1. 有才幹的。如:「能人」、「能者多勞」。《孟子·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 可以做、此才幹。《論語·先進》:「非曰能之,願學焉。」《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2. 投契、睦。《詩經·大雅·民勞》:「柔遠能邇,以定我王。」《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何素不與曹參相能。」
  3. 及、到。《戰國策·趙策一》:「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
  1. 可以、能夠。如:「你現在能不能去?」《論語·述而》:「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唐·杜甫〈贈衛八處士〉詩:「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2. 只、僅僅。唐·杜甫〈月〉詩:「只益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宋·蘇軾〈舟中夜起〉詩:「此生忽忽憂患裡,清境過眼能須臾。」
  3. 寧、寧可。宋·蘇軾〈六和寺?師閘山溪為水軒〉詩:「出山定被江潮涴,能為山僧更少留。」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能為君子儒,莫為小人儒。」
弄 nòng/lòng《國語辭典》

弄 [ ​nòng ]

語音
  1. 把玩、玩賞。《漢書·卷四二·周昌傳》:「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曰:『誰可以為御史大夫者?』」唐·李白〈別山僧〉詩:「何處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敬涇溪。」
  2. 遊戲、耍弄。如:「逗弄」、「戲弄」、「愚弄」。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3. 做、從事、處理。如:「弄飯菜」、「弄乾淨」。《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你莫管,照我的話弄去就是了。」
  4. 探察、追究。如:「弄明白」、「這件事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5. 取得。如:「他弄來一頂帽子。」《紅樓夢·第五九回》:「只是要你們齊心打夥兒弄幾個錢回家受用,若不隨我,我也不管了。」
  6. 搖動、攪動。如:「這消息把大家弄得人心惶惶。」元·白樸《牆頭馬上·第二折》:「怕露驚宿鳥,風弄庭槐。」
  7. 姦騙、淫亂。如:「她被弄大了肚子。」《紅樓夢·第六七回》:「你二爺在外頭弄了人。」
  8. 表演、彈奏。如:「弄笛」、「弄簫」。唐·王涯〈秋夜曲〉:「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9. 妝飾、修飾。如:「搔首弄姿」。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懶起畫娥眉,弄妝梳洗遲。」
  1. 樂曲。如:「江南弄」、「梅花三弄」。《文選·嵇康·琴賦》:「改韻易調,奇弄乃發。」

弄 [ ​lòng ]

讀音
  1. 小巷。如:「巷弄」。《南史·卷五·齊廢帝鬱林王本紀》:「出西弄,遇弒。」
彩笺(綵牋)
见“ 彩笺 ”。
彩色的笺纸。常供题诗或书信用。 唐 贾岛 《原居即事言怀赠孙员外》诗:“避路来华省,抄诗上綵牋。”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沈亚之》:“ 凤 即起,从东廡下机上取綵牋,传《阳春之曲》。” 宋 米芾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诗:“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书尽翦江波。”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