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

张说唐代〕《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楚客思归秦人异乡

楚客 chǔ kè
(1).指 屈原 。 屈原 忠而被谤,身遭放逐,流落他乡,故称“楚客”。 唐 李白 《愁阳春赋》:“ 明妃 玉塞, 楚 客枫林,试登高而望远,痛切骨而伤心。” 唐 李商隐 《九日》诗:“不学 汉 臣栽苜蓿,空教 楚 客咏江蘺。” 宋 贺铸 《海陵西楼寓目》诗:“王孙莫顾 漳 滨卧,渔父何知 楚 客才。”
(2).泛指客居他乡的人。 唐 岑参 《送人归江宁》诗:“ 楚 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 唐 顾兆熊 《送友人归汉阳》诗:“罇前别 楚 客,云水思縈回。” 宋 柳永 《卜算子》词:“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 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漢語大詞典》
思归(思歸)sī guī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1.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3.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4.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5.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6.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7.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秦人 qín rén
秦 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 中国 人为“秦人”。直至 汉 晋 ,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 宛 城中新得 秦 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 秦 人守之。” 颜师古 注:“ 秦 时有人亡入 匈奴 者,今其子孙尚号 秦 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 马永卿 引《西域传》言:‘ 秦 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 秦 人。’”  ——《漢語大詞典》
谪 ( 謫 ) zhé
谪 [ zhé ]
  1. 谴责,责备:众人交~。
  2. 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迁。~降(jiàng )。~戍。~居。贬~。
  3. 变异:“庚午之日,日始有~”。
异乡(異鄉)yì xiāng
亦作“异乡”。
(1).犹异方。谓各在一方。《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 注:“乡,犹方也。”
(2).他乡;外地。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 蓟 北非吾土, 秦中 亦异乡。” 巴金 《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3).指外国。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