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车 ( 車 ) chē/jū
车 [ chē ]
-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
-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
- 用水车打水:~水。
-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
-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
-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
- 姓。
- 象棋棋子之一。
角 jiǎo/jué《國語辭典》
角 [ jiǎo ]
名- 兽类头上或鼻前长出的硬质突状物。如:「牛角」、「鹿角」。《易经·大壮卦·九三》:「羝羊触藩,羸其角。」
- 几何学上称两直线相交所夹成的空间。如:「直角」、「钝角」、「对顶角」。
- 地理学上指陆地向海中突出的部分。如:「岬角」、「鼻头角」、「好望角」。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十角等于一元。
- 角落,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桌角」、「屋角」、「东北角 」、「西南角」。
- 乐器名。初以动物的角制成,后改用竹、木、铜等材料,有曲形、竹筒等形状,多用于军队中。唐·韦庄〈章台夜思〉诗:「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竞争、较量。如:「角智」、「角胜」、「口角」。《聊斋志异·卷一·王成》:「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
角 [ lù ]
- 参见「角里 」条。
角 [ jué ]
名- 戏剧的表演人物。如:「主角」、「配角」、「丑角」。
- 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一宿,有两颗星。《国语·周语中》:「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三国吴·韦昭·注:「辰角,大辰苍龙之角。角,星名也。」《楚辞·屈原·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 古代五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
生时(生時)shēng shí
(1).出生的年、月、日、时。 宋 秦观 《望海潮》词之四:“但恐生时注著,合有分于飞。” 许地山 《凶手》第一幕:“上面写的是大哥底生时本命。”
(2).活着的时候;生前。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个生时了了,死后为神。”《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大人生时,曾説过有三十来万带回京去。” ——《漢語大詞典》
(2).活着的时候;生前。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他今死了,也道的个生时了了,死后为神。”《廿载繁华梦》第三回:“大人生时,曾説过有三十来万带回京去。” ——《漢語大詞典》
马蹄(馬蹄)mǎ tí
亦作“ 马蹏 ”。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漢語大詞典》
方 fāng《國語辭典》
方 [ fāng ]
名- 四个角都是九十度的四边形。如:「正方形」、「长方形」。
- 区域。如:「地方」、「远方」。
- 古代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抱表怀绳。」汉·高诱·注:「圆,天也;方,地也。」
- 位置、地位的一边或一面。如:「东方」、「四面八方」、「对方」、「我方」、「双方」。
- 法子、办法。如:「方法」、「千方百计」、「教导有方」。
- 治病的药单、配药的单子。如:「药方」、「偏方」、「秘方」、「处方」。《镜花缘·第二九回》:「此跌打损伤第一奇方。」
- 数学上的乘方。如:「平方」、「立方」。
- 量词。计算方形物品的单位。相当于「块」、「个」。如:「匾额一方」、「一方手帕」、「三方图章」。
- 姓。如明代有方孝孺。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方形的。如 :「方桌」、「方阵」。
- 某一地的。如:「方音」、「方言」、「方志」。
- 正直。如:「品行方正」。《老子·第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悼王道之不昭,故举贤良方正之士。」
- 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红楼梦·第四回》:「今年方四十上下,只有薛蟠一子。」
- 正、适。如:「来日方长」、「方兴未艾」。《论语·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 将。《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当、在。《庄子·人间世》:「方今之时,仅免刑焉。」《汉书·卷六六·杨敞传》:「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名-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始 shǐ《國語辭典》
始 [ shǐ ]
名- 起点、开端。如:「周而复始」、「自始至终」。《孟子·梁惠王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 方才、然后。如:「始告完成」、「始见成效」。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尝、曾。《庄子·齐物论》:「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宋·王禹偁〈答张扶书〉:「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
- 最初、当初。《左传·庄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鲁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始 [ shì ]
副- (一)1.2.之又音。
断 ( 斷 ) duàn
断 [ duàn ]
-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
-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zhóng )。~交。~片。~续。~子绝孙。
-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
-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
伊 yī《國語辭典》
伊 [ yī ]
代- 第三人称代名词,相当于「彼」、「他」。《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 一方。」宋·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第二人称代名词,相当于「你」。《董西厢·卷七》:「我于伊志诚没倦怠,你于我坚心莫更改。」元·佚名《马陵道·第三折》:「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
- 表示肯定,相当于「是」。《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
- 发语词,无义。《诗经·邶风·谷风》:「不念昔者,伊余来塈。」《文选·陆机·文赋》:「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 文言助词,表示「刚刚」的意思。如:「就职伊始」、「开幕伊始」。
- 姓。如商朝有伊尹。
漂泊 piāo bó
(1).随流漂荡或停泊。《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之滸有 乌阳 巨木,长百餘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适有死人漂泊 于氏 之屋畔,众人视之,乃 杨化 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北归,復经 洞庭 ,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人民日报》1970.3.28:“战艇在原地漂泊。”
(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 江 南 江 北无常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 罗旋 《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 ——《漢語大詞典》
(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 楚 歌非取乐之方, 鲁 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 江 南 江 北无常栖。”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 罗旋 《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