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况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

刘省齐宋代〕《沁园春(赠较弓会诸友)

男子才生,桑弧蓬矢,志期古同。况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笔扫云烟,腹储兵甲,志气天边万丈虹。行藏事,笑不侯李广,射石夸雄。
仰天一问穷通。叹风虎去龙时未逢。羡傅岩版筑,终符求象,渭滨渔钓,果兆非熊。白额未除,长鲸未脍,臂健何嫌二石弓。天山定,任扶桑高挂,凌阁图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平生慷慨胸襟磊落弛张洞晓经艺该通

况 ( 況 ) kuàng《國語辭典》
  1. 「况 」的异体字。
平生 píng shēng
(1).平素;往常。《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唐 杜甫 《梦李白》诗:“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周立波 《懒蛋牌子·去抓赵子彬》:“人人都知道, 赵子彬 平生有三好:好喝大酒,好耍大钱,好看娘们。”
(2).指平素的志趣、情谊、业绩等。 晋 陶潜 《停云》诗:“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説彼平生?” 唐 裴度 《中书即事》诗:“盐梅非拟议,葵藿是平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唐子方 自有平生,他日不烦诸曲笔!”
(3).旧交;老交情。 唐 杨衡 《送郑丞之罗浮中习业》诗:“何当真府内,重得款平生。” 宋 苏洵 《与欧阳内翰第三书》:“年近五十始识阁下,倾盖晤语,便若平生。” 清 张元赓 《张氏卮言·陈友石》:“大人閲其字迹,称善,即邀至舟中,茶罢对奕,欢若平生。”
(4).一生;此生;有生以来。《陈书·徐陵传》:“岁月如流,平生几何?晨看旅雁,心赴 江 淮 ;昏望牵牛,情驰 扬 越 。” 唐 韩愈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武王伐纣平话》卷下:“ 南宫适 用尽平生气力死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这可以说是 朱延年 平生第一笔生意。”  ——《漢語大詞典》
慷慨 kāng kǎi
(1).情绪激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李善 注引 如淳 曰:“激厉抗扬之意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士衡 长七尺餘,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清 王猷定 《梁烈妇传》:“ 材 伏哭叩头,举火,烈妇死,三十餘人从死,其慷慨赴义如此!”
(2).性格豪爽。《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我 徐信 也是个慷慨丈夫,有话不妨尽言。”
(3).感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餘哀。”《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李善 注引《说文》:“慷慨,壮士不得志於心。”
(4).大方;不吝啬。《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见 李忠 、 周通 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慳吝,只要下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 袁 为人简默,而慷慨好施。”  ——《漢語大詞典》
胸襟 xiōng jīn
亦作“ 胸衿 ”。
(1).犹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负等。《艺文类聚》卷七引 晋 刘伶 《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衿。”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道至人赋》:“超埃尘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 洛阳 因 剧孟 ,託宿话胸襟。” 唐 顾况 《酬房杭州》:“故人牧 餘杭 ,留我披胸衿。”《封神演义》第四九回:“此人名为闲士,腹内必有胸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们那种大公无私的品质,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给了她很深的印象。”
(2).犹胸怀。指心里头。《南齐书·竟陵王子良等传论》:“情伪之事,不经耳目,忧惧之道,未涉胸衿。”《南史·文学传·颜协》:“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之三:“虚徐五株态,侧塞烦胸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辅国贤相厥号 须达多 ,善几策於胸衿,洞时机於即代。”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旷充眼界惟观海,盪涤胸襟是听潮。” 丁玲 《韦护》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将她们的胸襟洗涤得不染一点尘浊。”
(3).犹臆测。《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此乃诗书所载,非擅胸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自 贺隐 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骋辩陵人,又多矜伐,为识者所鄙。”
(4).人体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 梁斌 《播火记》四十:“他用手紧紧按住胸襟,眼睛对着月光,射出一种焦躁的光芒。” 邹荻帆 《星汉灿烂·红花绿叶扶》:“体育馆好像一个穿着天青色春装的少女,把花枝佩带在胸襟。”  ——《漢語大詞典》
磊落 lěi luò
(1).亦作“ 磊犖 ”。众多委积貌。《后汉书·蔡邕传》:“连横者六印磊落,合纵者駢组流离。”《文选·潘岳〈闲居赋〉》:“石榴蒲陶之珍,磊落蔓衍乎其侧。” 吕延济 注:“磊落、蔓衍,众多貌。” 唐 杜甫 《观画马图》诗:“腾驤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明 李东阳 《过安平镇减水石坝有怀刘司马长句》:“因高为陵下为泽,復有石坝磊犖长如冈。”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冈之背,见大石磊落列天际。”
(2).山高大貌。《文选·郭璞〈江赋〉》:“ 衡霍 磊落以连镇, 巫 庐 嵬崫而比嶠。” 李周翰 注:“磊落、嵬崫,皆山高大貌。”
(3).壮伟貌;俊伟貌。《晋书·索靖传》:“体磥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粲粲。”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桓 既素有雄情爽气,加尔日音调英发,叙古今成败由人,存亡繫才,其状磊落,一坐嘆赏。”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真宗取士必视器识》:“ 真宗 虽以文词取士,然必视其器识。每赐进士及第,必召高第三四人,并列于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赐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试文词有理趣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细视儿,风度磊落。自念乏嗣,因其肖己,爱而赎之。”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谕覆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一:“英姿磊落是贤豪,招纳还期道义高。”
(4).形容声音宏大。《文选·马融〈长笛赋〉》:“酆琅磊落,駢田磅唐。” 李善 注:“众声宏大四布之貌。” 唐 王度 《古镜记》:“其夜二鼓许,闻其厅前磊落有声,若雷霆者。”
(5).亦作“ 磊犖 ”。形容胸怀坦荡。《隶释·汉幽州剌史朱龟碑》:“建弘远之议,磥落焕炳。” 洪适 释:“碑以磥落为磊落。” 汉 阮瑀 《筝赋》:“慷慨磊落,卓砾盘紆,壮士之节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标格磊落,气志清明。” 明 唐顺之 《从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 吕郎 磊犖似 刘生 ,许国从来气不平。”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们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
(6).明亮貌;错落分明貌。 唐 杜甫 《发秦州》诗:“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 宋 司马光 《送祖择之守陕》诗:“陆离寒水玉,磊落曙天星。” 清 盛锦 《空舲峡》诗:“过午巖日晦,磊落见数星。”
(7).圆转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善酌字者,参伍单复,磊落如珠矣。”
(8).堆放。《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地下顺西墙一张撬头大案,案上座鐘瓶洗之外,磊落一些书籍法帖。”  ——《漢語大詞典》
弛张(弛張)chí zhāng
(1).谓一松一紧。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语本《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 文 武 弗能也;弛而不张, 文 武 弗为也。一张一弛, 文 武 之道也。”比喻事物的盛衰、强弱、兴废等。《韩非子·解老》:“故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至於国有弛张,乡有併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乘之大患,要为缮吾羣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2).比喻处事的松紧、进退、宽严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唐 元稹 《刘颇河中府河西县令》:“且言其伐 蔡 之役,常参谋於怀汝之师,部分弛张,允协军政,遂命试领 银州郡 事。”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皮》:“赏罚弛张,必从其令。”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盖其时文章界域,极可弛张,纵之则包举万汇之形声;严之则排摈简质之叙记,必有藻韵,善移人情,始得称文。”
(3).犹变更。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 韩王 名 信都 ,而輒去‘都’留‘信’,用使称其名姓,全与 淮阴 不别。 班氏 一準 太史 ,曾无弛张。静言思之,深所未了。”
(4).拉开或收拢。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拟播布美术意见书》:“几案可以弛张,什器轻于携取,便于用矣,而不得谓之美术。”  ——《漢語大詞典》
洞晓(洞曉)dòng xiǎo
透彻地知道;精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夫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一种洞晓世故的敏感,使他清楚地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  ——《漢語大詞典》
经艺(經藝)jīng yì
亦作“ 经蓺 ”。
(1).儒家经书的统称。古称六经为“六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经艺万世不易,犹或出溢,增过其实。”《汉书·郊祀志下》:“八人不案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
(2).犹经学。《史记·儒林列传序》:“故 汉 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唐 韩愈 《国子监论新注学官牒》:“委国子祭酒选择有经艺堪训导生徒者,以充学官。”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讲读官坐立》:“赐坐盖出优礼,祖宗或赐讲臣坐者,以其敷畅经艺也。” 黎庶昌 《〈续古文辞类纂〉序》:“本朝以经艺试士。”  ——《漢語大詞典》
该通(該通)gāi tōng
博通。 汉 蔡邕 《翟先生碑》:“该通五经,兼洞坟籍。” 唐 刘禹锡 《荐处士严毖状》:“歷代史及国朝故事悉能该通。” 清 顾炎武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