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云山峰高,白日蔽烟雾。
赵蕃〔宋代〕《子肃示九日山谷间怀兄弟三诗因怀子进子仪次韵并呈子肃》
我为怀玉人,不踏怀玉路。非因访仙懒,自畏触崄去。
闻君兄弟往,勇决不少顾。念将摄衣从,欲行却回虑。
人云山峰高,白日蔽烟雾。况方迫穷冬,我褐犹未具。
虽欣陟幽遐,政恐成疾痼。以兹不暇游,心与飞云溯。
君还得新作,快读喜莫喻。上言道傍见,次及岩下趣。
恨无龙眠手,按此摅毫素。昔君家兴公,曾为海山赋。
至今斯文名,殆将压彪固。凄凉禅月踪,牢落高人住。
得君为著眼,草木应亦豫。好事俨上人,方集山中故。
并当收君诗,在在神物护。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云 ( 雲 ) yún《國語辭典》
云 [ yún ]
名- 雲的古字。明·張自烈《正字通·二部》:「云,雲本字。」
- 姓。如漢代有云敞。
- 說。如:「人云亦云」。《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有。《荀子·法行》:「事已敗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文選·陸機·答賈謐》:「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 發語詞,無義。《詩經·邶風·簡兮》:「云誰之思,西方美人。」
- 用於句中,無義。《詩經·邶風·雄雉》:「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左傳·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 用於句尾,無義。《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
- 如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子之言云,又焉用盟?」
山峰 shān fēng
山的尖顶
山的突出的尖顶 ——《漢語大詞典》
山的突出的尖顶 ——《漢語大詞典》
高 gāo《國語辭典》
高 [ gāo ]
形- 上下距离远的。与「低」相对。如:「山高水深」、「高楼大厦」 。
- 超越一般水准的、等级在上的。如:「高等教育」、「高级」、「高手」。
- 优良。如:「高材生」。
- 价格贵的。如:「高价」。
- 年纪老的。如:「高龄」。
- 声音尖锐激昂的。如:「高歌」。
- 物体直立时上下的长度。如:「身高」。
- 高的地方。如:「居高临下」、「登高望远」。
- 姓。如唐代有高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尊崇、敬重。《韩非子·五蠹》:「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
白日 bái rì
(1).太阳;阳光。《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鑠而减毁。” 汉 王粲 《登楼赋》:“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南史·苏侃传》:“青关望断,白日西斜。恬源靚雾,垄首暉霞。” 唐 韩愈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诗:“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层林翳远空,白日忽西匿。”
(2).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 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
(3).白昼;白天。《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
(4).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
(5).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漢語大詞典》
(2).喻指君主。《文选·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张铣 注:“白日喻君,言放逐去君。” 唐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之二:“ 崑 浪 黄河 注, 崦嵫 白日頽。”
(3).白昼;白天。《后汉书·吴祐传》:“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野鹤清晨出,山精白日藏。”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我白日里就见个簸箕星。”《西游记》第六七回:“白日里尚且难行,黑夜里怎生敢宿?” 管桦 《山谷中》:“从南方吹来的热风,就是在这夜晚也没有减低它的热度,只有压倒了青草的露水,散发出白日所没有的凉气。”
(4).时间;光阴。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此等之儔,既不助长农工女,无有益於世,而坐食嘉穀,消费白日,毁败成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唐 白居易 《浩歌行》:“既无长绳繫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 宋 欧阳修 《送孔生再游河北》诗:“志士惜白日,高车无停轮。” 明 李贽 《续藏书·内阁辅臣·岳正》:“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
(5).人世;阳间。 唐 孟郊 《悼幼子》诗:“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唐 杜牧 《忍死留别献盐铁相公二十叔》诗:“青春辞白日,幽壤作黄埃。” 宋 司马光 《祭齐国献穆大长公主文》:“遐福未终,大期奄及。去白日之昭晰,归下泉之窈冥。” ——《漢語大詞典》
蔽 bì《國語辭典》
蔽 [ bì ]
動- 遮蓋、擋住。如:「衣不蔽體」、「浮雲蔽白日」。《楚辭·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陶潛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
- 遮掩、保護。如:「掩蔽」、「蔽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 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 受阻隔、欺騙。如:「蔽塞」、「蒙蔽」。《楚辭·屈原·卜居》:「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戰國策·齊策一》:「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 總括。《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障礙、毛病。《論語·陽貨》:「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隋書·卷三二·經籍志一》:「譊譊成俗,而不知變,此學者之蔽也。」
蔽 [ fú ]
名- 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周禮·春官·巾車》:「木車蒲蔽,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
- 擦拭。《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通「拂」。
烟雾(煙霧)yān wù
亦作“烟雾”。
(1).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烟雾溟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原来是一家 中国 茶馆,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的烟雾浊气。”
(2).喻指轻薄的纱罗。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元 倪瓒 《呈诸公》诗:“北窗高卧自清寧,烟雾衣裳云锦屏。” ——《漢語大詞典》
(1).泛指烟、气、云、雾等。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唐 杜甫 《李监宅》诗之一:“华馆春风起,高城烟雾开。”《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烟雾溟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原来是一家 中国 茶馆,门窗开处冒出一阵阵的烟雾浊气。”
(2).喻指轻薄的纱罗。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元 倪瓒 《呈诸公》诗:“北窗高卧自清寧,烟雾衣裳云锦屏。”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