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精忠贯皎日,劲气凌清秋。

何乔新明代〕《晋阳怀古 其六 怀阳谏议

晴壑凝黛色,寒溪漾澄流。眷昔阳谏议,韬光此夷犹。

贤声彻黼座,徵诏来林丘。遂辞鹿豕群,去与鹓鹭游。

谓公当謇謇,而公但悠悠。青蝇忽止藩,贤相投荒陬。

公乃叩阁争,累疏不自休。精忠贯皎日,劲气凌清秋。

白麻不果降,憸佞恚且羞。公殁数百载,士风日以偷。

旖旎荃与蕙,兹焉化为茅。朝阳无鸣凤,立仗多骅骝。

思公不可见,怅然抱孤忧。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精忠皎日劲气清秋

精忠 jīng zhōng
纯洁忠贞。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 比干 匪躬,而剖心於精忠; 田丰 见微,而夷戮於言直。”《宋史·岳飞传》:“帝手书‘精忠 岳飞 ’字,製旗以赐之。”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盖 安 史 之变,天下土崩, 郭子仪 、 李光弼 、 陈元礼 、 王思礼 之流,精忠勇略,冠絶一时,卒復 唐 之社稷。”  ——《漢語大詞典》
贯 ( 貫 ) guàn
贯 [ guàn ]
  1.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2.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3. 古同“”,习惯。
  4. 原籍,出生地:籍~。
  5. 姓。
皎日 jiǎo rì
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明 沈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 清 黄叔威 《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 郁达夫 《沈沦》一:“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参见“ 皦日 ”。  ——《漢語大詞典》
劲气(勁氣)jìn qì
(1).凛烈的寒气。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瓠谢屡设。”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凛劲气於丛楹,起凄风於洞穴。” 宋 苏辙 《王君贶生日》诗:“纯阴十月晚,劲气肃群骄。”
(2).谓刚强正直的气概。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明史·杨俊民传》:“ 廷 守 苏州 时,人比之 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进,然终孱弱无劲气,未得为佳。”
方言。劲头,勇气。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他们认为 胡宗南 在南路吃了三回败仗,就是还有些劲气,也不准再敢冒失进攻上来。”  ——《漢語大詞典》
凌 líng《國語辭典》

凌 [ líng ]

  1. 積冰。《文選·張衡·思玄賦》:「魚矜鱗而并凌兮,鳥登木而失條。」唐·李善·注:「凌,冰也。」
  2. 姓。如唐代有凌準。
  1. 登、升。唐·李白〈書情題蔡舍人雄〉詩:「凌山採芳蓀,愧無橫草功。」
  2. 駕、乘。《文選·張衡·思玄賦》:「凌驚雷之砊礚兮,弄狂電之淫裔。」唐·李善·注:「凌,乘也。」宋·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 踰越、超過。《呂氏春秋·仲秋紀·論威》:「雖有江河之險則凌之,雖有大山之塞則陷之。」北齊·顏之推〈古意〉詩二首之一:「作賦凌屈原,讀書誇左史。」通「陵」。
  4. 逼近、壓倒。《文選·曹植·白馬篇》:「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5. 欺侮、侵犯。《楚辭·屈原·九歌·國殤》:「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漢·王逸·注:「凌,犯也。」唐·柳宗元〈駁復仇議〉:「讎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驁而凌上也。」
清秋 qīng qiū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