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双峰太华真如掌,万里岷峨半入眉。

王世贞明代〕《览何使君振卿所编游名山记有寄

笔底青山杖底知,书成不数子长奇。双峰太华真如掌,万里岷峨半入眉。

婚嫁向平何日事,卧游宗炳暮年期。玉京人鸟须弥顶,更有新编拟付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双峰太华真如万里岷峨半入

双峰(双峰)
唐 元结 酬孟武昌苦雪 时见双峰下,雪中生白云。
唐 刘长卿 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宋 戴复古 巾子山翠微阁 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  ——《骈字类编》
太华(太華)tài huà
山名。即西岳 华山 ,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南,因其西有 少华山 ,故称 太华 。《书·禹贡》:“ 西倾 、 朱圉 、 鸟鼠 ,至於 太华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 太华之山 ,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  ——《漢語大詞典》
真如 zhēn rú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漢語大詞典》
掌 zhǎng《國語辭典》

掌 [ zhǎng ]

  1. 手心、足心。如:「鼓掌」、「脚掌」、「易如反掌」。
  2. 动物的脚底。如:「熊掌」、「鸭掌」。
  3. 量词。计算武术招数的单位。如:「一掌毙命」、「降龙十八掌」。
  4. 钉缝在鞋底前、后部分的皮子或橡胶。如:「钉一块掌儿。」
  5. 姓。如晋代有掌同。
  1. 用手掌打。如:「掌嘴」。
  2. 管理、主持。如:「掌舵」、「掌政」、「职掌大权」。
  3. 北方方言。指搁放、加上。如:「记得掌点儿盐到汤里。」
万里(万里)
唐 李白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崙,咆哮万里触龙门。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江南三台四首 其二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唐 戴叔伦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骈字类编》
岷峨 mín é
(1). 岷山 和 峨眉山 的并称。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水交 沅 澧 ,山通 岷 峨 ,襟带百县,縈抱七州。”《周书·静帝纪》:“虽復 岷 峨 投袂,翻成陵夺之威; 漳 滏 勤王,无救 宗周 之殞。”
(2).特指 峨眉山 。以其在 岷山 之南,故称。 唐 卢纶 《送张郎中还蜀歌》:“廻首 岷峨 半天黑,传觴接膝何由得。” 宋 苏轼 《满庭芳》词:“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 岷峨 。” 清 姚鼐 《左仲郛浮渡诗序》:“然后登 岷峨 ,揽西极,浮 江 而下。”一说 岷 为 青城山 ; 峨 为 峨眉山 。  ——《漢語大詞典》
半入
唐 钱起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 其十 竹间路 暗归草堂静,半入花园去。
南北朝 沈君攸 薄暮动弦歌 金户半入丛林影,兰径时移落蕊香。
唐 王翰 古娥眉怨 白日全含朱鸟窗,流云半入苍龙阙。
元 杨维桢 小临海曲 其二 道人铁笛响,半入洞庭山。
《韵府拾遗 缉韵》:王勃春思赋黄山半入上林园玄灞斜分曲江水  ——《骈字类编》
眉 méi《國語辭典》

眉 [ méi ]

  1. 人的前額與上眼瞼連接處,橫形高超生有細毛的部分。如:「眉毛」、「八字眉」、「橫眉豎眼」、「舉案齊眉」。
  2. 泛稱上端為「眉」。如:「書眉」。
  3. 姓。如春秋時代有眉間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