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慕 mù《國語辭典》
慕 [ mù ]
动- 思念、想念。如:「思慕」。《孟子·万章上》:「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董西厢·卷一》:「一时间见了他,十分地慕想他。」
- 爱羡、敬仰。如:「羡慕」、「爱慕」、「仰慕」。《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 姓。如宋代有慕洧。
骚人(騷人)sāo rén
(1). 屈原 作《离骚》,因称 屈原 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唐 李白 《古风》:“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2).诗人,文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宣和画谱·李公麟》:“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上立一碑,大书曰‘ 钱塘 苏小小 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漢語大詞典》
(2).诗人,文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骚人之文,自兹而作。”《宣和画谱·李公麟》:“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上立一碑,大书曰‘ 钱塘 苏小小 之墓’。从此吊古骚人,不须徘徊探访矣。” ——《漢語大詞典》
赋 ( 賦 ) fù
赋 [ fù ]
- 旧指田地税:田~。~税。
-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 念诗或作诗:登高~诗。
-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予。~有。天~。禀~。
- 古同“敷”,铺陈,分布。
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放 fàng《國語辭典》
放 [ fàng ]
动- 逐。如:「流放」。《楚辞·屈原·渔父》:「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
- 弃。《三国志·卷四四·蜀书·姜维传》:「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
- 放纵、任由。如:「放声高歌」、「放言高论」。《孟子·告子上》:「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 安置。如:「陈放」、「安放」。《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桶盘拖上楼来,放在春台上。」
- 发出。如:「施放」、「鸣放」。《三国演义·第五回》:「坚取箭,连放两箭,皆被华雄躲过。」
- 开、展。如:「心花怒放」、「百花开放」。
- 在一定时间后停止。如:「放学」、「放工」。
- 任官职,多指京官外任而言。如:「外放」、「下放」。《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赏了头等官加了个副都统衔,放了乌里雅苏台的参赞大臣了。」
- 弄,置于「仔细」、「明白」、「聪明」等词前,有提请注意的意思。如:「放明白些」、「放聪明点」。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时,放仔细些,我肚子上有个疖子哩。」
- 打网球、排球、乒乓球时的偷袭。如:「他在网前放小球,漂亮极了!」
- 放荡、不拘束。如:「豪放」、「狂放」、「奔放」。
放 [ fǎng ]
动- 依据。《论语·里仁》:「放于利而行,多怨。」
- 至。《孟子·梁惠王下》:「南放于琅邪。」
- 仿效。《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宋·苏轼〈上韩太尉书〉:「皆依放儒术六经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为口实。」
懹 ràng《國語辭典》
懹 [ ràng ]
动- 畏惧、惧怕。《玉篇·心部》:「懹,惮也,相畏也。」
蜀栈(蜀棧)shǔ zhàn
蜀 中的栈道。一名阁道, 三国 蜀汉 时所建,故称。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接櫂 隋 河溢,连蹄 蜀 栈刓。”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彼不知繇京师而之 越 ,水陆之道皆安行,非若 闽 溪、 峡 江、 蜀 栈之不测。” 明 敖英 《辋川谒王右丞祠》诗:“ 蜀 栈青骡不可攀,孤臣无计出 秦 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 秦 关 蜀 栈、 粤 岭海嶠,靡不游,輒有以考其风土俗尚之异,与其山川人物之奇。” ——《漢語大詞典》
楚山 chǔ shān
(1).山名。即 荆山 。在 湖北省 西部, 武当山 东南, 汉江 西岸。有 抱玉岩 ,相传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于此。《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振檝发 吴州 ,秣马陵 楚山 。” 李善 注:“ 韩子 曰:‘ 楚 和氏 得璞玉於 楚山 之中。’”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漢語大詞典》
(2).山名。即 商山 。在 陕西省 商县 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楚水 注之,水源出 上洛县 西南 楚山 。昔四皓隐於 楚山 ,即此山也。”
(3).泛指 楚 地之山。 唐 张说 《对酒行巴陵作》诗:“鸟哭 楚 山外,猿啼 湘 水阴。”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凝望眼, 吴 波不动, 楚 山丛碧。” 明 高启 《送王助教归临川》诗:“梦中 燕 月冷,望里 楚 山微。”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