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曹植两汉〕《朔风诗五章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临川(臨川)lín chuān
(1).面对川流。 三国 魏 曹植 《朔风》诗:“临川慕思,何为汎舟。” 晋 潘岳 《秋兴赋》:“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唐 杜甫 《水槛》诗:“临川视万里,何必栏槛为。”参见“ 临河羡鱼 ”。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谢 曾任 临川 内史,故称。 唐 王勃 《滕王阁序》:“ 睢园 緑竹,气凌 彭泽 之樽; 鄴水 朱华,光照 临川 之笔。” 唐 温庭筠 《和太常杜少卿东都修行里有嘉莲》:“应为 临川 多丽句,故持重艳向西风。”
(3).指 南朝 宋 刘义庆 。 刘 袭封 临川王 ,故称。 清 孙致弥 《〈坚瓠集〉总序》:“ 刘宋 临川王 义庆 採辑典午一代微言,旁及 汉 魏 谈论,雋永可味者集为《世説》。今 稼轩 所著,其信古传述之功,则 龙门 也;而词旨雅驯成一家言,则兼有 临川 之长矣。”
(4).指 明 汤显祖 。 汤 为 江西 临川 人。故称。参见“ 临川四梦 ”、“ 临川派 ”。  ——《漢語大詞典》
慕思 mù sī
向往;仰慕思念。《战国策·赵策三》:“今君易万乘之强 赵 ,而慕思不可得之小 梁 ,臣窃为君不取也。”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万物熙熙,怀而慕思。” 马其昶 《〈濂亭集〉序》:“读先生文,因寄其慕思於千载上,不知世变之何所终极,乃慨然而书之。”  ——《漢語大詞典》
何为(何爲)hé wéi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漢語大詞典》
泛舟(汎舟)fàn zhōu
亦作“泛舟”。 行船;坐船游玩。 汉 班固 《西都赋》:“汎舟 山 东,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水中有立石,高十餘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緇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唐 杜甫 《放船》诗:“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迴。” 宋 苏轼 《前赤壁赋》:“ 苏子 与客泛舟游於 赤壁 之下。” 茅盾 《腐蚀·十一月六日》:“咱们又可以泛舟 秦淮 ,痛饮一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