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朱淑真宋代〕《初夏

枝上浑无一点春,半随流水半随尘。
柔桑欲椹吴蚕老,稚笋成竿彩凤驯。
荷嫩爱风欹盖翠,榴花宜日皱裙新。
待封一罨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伤心寄与南楼薄幸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封 fēng《國語辭典》

封 [ fēng ]

  1. 包好的或用來裝東西的紙袋。如:「賞封」、「信封」、「拆封」。
  2. 量詞。計算包裹或裝上封套物件的單位。如:「一封信」。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紅樓夢·第二回》:「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了兩封銀子……答謝甄家娘子。」
  3. 疆界。《左傳·僖公三十年》:「(晉)​又欲肆其西封。」晉·杜預·注:「封,疆也。」
  4. 姓。唐代有封演。
  1. 密閉、緘合。如:「大雪封山」、「封住洞口」。《後漢書·卷六·順帝紀》:「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唐·白居易〈秦中吟·買花〉:「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2. 封閉、禁止使用。如:「查封」。《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沛公遂入咸陽,封宮室府庫,還軍霸上。」
  3. 限制。如:「故步自封」。
  4. 舊時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孟子·告子下》:「周公之封於魯,為方百里也。」《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安釐王即位,封公子為信陵君。」
  5. 聚土築墳。《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唐·孔穎達·正義:「不積土為墳,是不封也。」《禮記·樂記》:「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
  6. 天子築壇祭天。《管子·地數》:「封於泰山,禪於梁父。封禪之王,七十二家。」
  7. 富厚、增加。《國語·楚語上》:「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三國吳·韋昭·注:「封,厚也。」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詩:「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8. 圍棋中以破壞對手的通道而對其實施封鎖的下法。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1.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2.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2.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3.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4.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5.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6.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7.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1.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1.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2.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3.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4. 概括。如:「一般來說」。
  5.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6.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7.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8.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9.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1.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1.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1.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罨 yǎn《國語辭典》

罨 [ yǎn ]

  1. 用来捕鱼或捕鸟的网。《玉篇·网部》:「罨,罕也。以罔鱼也。」《广韵·上声·琰韵》:「罨,鸟网。」
  1. 用网捕取。《文选·左思·蜀都赋》:「罨翡翠,钓𫚢鲉。」
  2. 覆盖。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峡中西望,重峰罨映。」
伤心(傷心)shāng xīn
(1).心灵受伤,形容极其悲痛。《书·酒诰》:“民罔不衋伤心。” 孔 传:“民无不衋然痛伤其心。”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故祸莫憯於欲利,悲莫痛於伤心。”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今乃伤心百年之际,兴哀无情之地,意者无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识情之可无乎?” 宋 陆游 《重过沈园作》诗之一:“伤心桥下春波緑,曾是惊鸿照影来。” 元 萨都剌 《百字令·登石头城》词:“伤心千古, 秦淮 一片明月。” 巴金 《五十多个》:“ 孙二嫂 坐在雪地上,埋下头摇着她怀里的死孩子,哭得很伤心。”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唐 李白 《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回首碧空无际,空引睇,但满眼芙蓉黄菊伤心丽。”  ——《漢語大詞典》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1. 「泪 」的异体字。
寄与(寄與)jì yǔ
(1).传送给。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 贾岛 《送韩湘》诗:“欲凭将一札,寄与 沃洲 人。”
(2).犹致送,赠送。 郭沫若 《把精神武装起来》:“ 中国 人能够养成到这种的程度,我相信, 日本 的法西斯军阀一定不够我们消灭,而全世界的文化,一定要着我们的第二次的寄与的。” 田汉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序》:“在他赴 青岛 之前将发表他那倾注着半生蕴蓄的大著《表演术》,这对于我们这些爱好戏剧艺术的学徒们是非常宝贵的寄与。”  ——《漢語大詞典》
南楼(南樓)nán lóu
(1).在南面的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 闻人倓 注:“ 灵运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 横山 。’” 唐 杜甫 《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千里斜阳鐘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2).古楼名。在 湖北省 鄂城县 南。又名 玩月楼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气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楼 理咏。” 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清景 南楼 夜,风流在 武昌 。”按 晋 武昌县 ,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县 。 唐 武昌县 属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汉市 武昌 。 李白 所咏 南楼 ,实际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楼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 南楼 。”
(3).古楼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黄鹤山 顶。一名 白云楼 ,又名 岑楼 。 清 乾隆 中毁, 毕沅 重修之。 宋 陆游 《入蜀记》:“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楼 ,在 仪门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黄鹤山 。制度閎伟,登望尤胜。 鄂州 楼观为多,而此独得江山之要会, 山谷 所谓‘ 江 东 湖 北行画图, 鄂州 南楼天下无’是也。”
(4).古楼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长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诗:“暗度 南楼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鳌 注:“ 邵 注谓 南楼 在 武昌 。 顾 注谓 南楼 在 岳阳 。 庐 注据 柳子厚 《长沙驛前南楼感旧》诗为证,是 南楼 即在 潭州 。”
(5).古楼名。在 湖北省 江陵县 东南。 唐 张九龄 尝登此楼赋诗。 宋 张栻 重修,改名 曲江楼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 敬夫 一日与客往而登焉……於是顾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谓 江陵郡 城 南楼 者邪!’”
(6).古楼名。在 广西省 宜山县 南,有 宋 黄庭坚 所书《范滂传》刻石。 宋 嘉熙 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庆远府志》
(7).古楼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驻节此处,题曰“ 南楼 望远”, 刘有年 有记。  ——《漢語大詞典》
薄幸(薄倖)bó xìng
(1).薄情;负心。 唐 杜牧 《遣怀》诗:“十年一觉 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於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駡 李公子 负心薄倖。” 清 洪升 《长生殿·怂合》:“从来薄倖男儿辈,多负了佳人意。” 郭沫若 《路畔的蔷薇》:“这是可怜的少女受了薄倖的男子的欺绐?还是不幸的青年受了轻狂的妇人的玩弄呢?”
(2).旧时女子对所欢的昵称。犹冤家。 宋 周紫芝 《谒金门》词:“薄倖更无书一纸,画楼愁独倚。” 元 杨暹 《西游记》第十三出:“薄倖不来,独倚雕花槛。”
(3).犹薄命。福分少。 宋 宋江 《念奴娇》词:“翠袖围香,鮫綃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销得。”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四折:“宝殿凉生,夜迢迢六宫人静,对银臺一点寒灯。枕席间,临寝处,越显的吾身薄倖。” 元 侯克中 《醉花阴》套曲:“第一才郎,俺行失信行;第二佳人,自古多薄倖。”
薄情;负心。《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如今再説一个夫弃妻的,一般是欺贫重富,背义忘恩,后来徒落得个薄幸之名,被人讲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及至男人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勾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起了,并没人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説话。” 清 沈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及 秀峰 归,述及 喜儿 因余不往,几寻短见。噫!‘半年一觉 扬 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矣!”参见“ 薄倖 ”。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