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劳动(勞動)láo dòng
(1).操作;活动。《庄子·让王》:“春耕种,形足以劳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但人生恶安逸,喜劳动,惜乎非中庸也。”
(2).今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周瘦鹃 《劳者自歌》:“我平生习于劳动,劳心劳力,都不以为苦。”如: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3).使不安宁。《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诸葛孔明 仍规 秦川 , 姜伯约 屡出 陇右 ,劳动我边境,侵扰我 氐羌 。”
(4).烦劳;劳累。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鑾驾暴露於边境哉!”《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快请你娘回房里,只怕劳动着,倒值了多的。”
(5).多用为敬词。犹言劳驾,多谢。 唐 王建 《酬于汝锡晓雪见寄》诗:“劳动更裁新样綺,红灯一夜剪刀寒。”《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笑道:‘劳动了。 珍儿 让出去好生看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正在这个时候,院中出了声…… 晓荷 迎到屋门:‘劳动!劳动!不敢当!’” ——《漢語大詞典》
(2).今多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周瘦鹃 《劳者自歌》:“我平生习于劳动,劳心劳力,都不以为苦。”如:体力劳动;脑力劳动。
(3).使不安宁。《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诸葛孔明 仍规 秦川 , 姜伯约 屡出 陇右 ,劳动我边境,侵扰我 氐羌 。”
(4).烦劳;劳累。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劳动鑾驾暴露於边境哉!”《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快请你娘回房里,只怕劳动着,倒值了多的。”
(5).多用为敬词。犹言劳驾,多谢。 唐 王建 《酬于汝锡晓雪见寄》诗:“劳动更裁新样綺,红灯一夜剪刀寒。”《红楼梦》第四二回:“ 贾母 笑道:‘劳动了。 珍儿 让出去好生看茶。’” 老舍 《四世同堂》三十:“正在这个时候,院中出了声…… 晓荷 迎到屋门:‘劳动!劳动!不敢当!’” ——《漢語大詞典》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 众,许多:~位。~君。~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 姓。
贤 ( 賢 ) xián
贤 [ xián ]
- 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 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者 zhě《國語辭典》
者 [ zhě ]
代- 人或事物的代稱。如:「記者」、「作者」。《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楚辭·屈原·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 指示形容詞。同「這 」。多用於古詩詞中。宋·晏幾道〈少年游·離多最是〉詞:「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 用於句中,表示停頓。《論語·學而》:「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用於句末,表示語氣結束。《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表比擬。相當於「的樣子」。《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已而相泣,旁 若無人者。」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动-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 赞成。如:「赞同」、「同意」。
-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契约。如:「合同」。
-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名-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问病(問病)wèn bìng
问候病人。《史记·佞幸列传》:“太子入问病, 文帝 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谁知我伯母病了,伯父正在那里纳闷,少不免到上房去问病。” ——《漢語大詞典》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名-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助-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