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白居易唐代〕《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倘来非我通。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布衣草莽

布衣 bù yī
(1).布制的衣服。《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布衣不完,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后汉书·礼仪志下》:“佐史以下,布衣冠幘。”《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翠 ﹞又製下布衣一袭,每逢月朔月望,卸下铅华,穿著布素,闭门念佛。”
(2).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餘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技艺》:“ 庆历 中,有布衣 毕昇 ,又为活板。” 清 李渔 《玉搔头·缔盟》:“多应是皂盖填门多显辈,因此上错认了风尘一布衣。”  ——《漢語大詞典》
委 wěi/wēi《國語辭典》

委 [ wěi ]

  1. 任命、托付。如:「委以官职」、「委身于人」。《资治通鉴·卷二三九·唐纪五十五·宪宗元和八年》:「以伯靖为归州司马,委荆南军前驱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衙门里几位老夫子都弄不好,就委了方伯,方伯又转委我。」
  2. 舍弃。《孟子·公孙丑下》:「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唐·白居易〈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3. 推托、推卸。如:「委过于人」、「推委责任」。《晋书·卷一○六·石季龙载记上》:「此政之失和,朕之不德,而欲委咎守宰,岂禹汤罪己之义耶?」
  4. 累积、聚积。《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文选·扬雄·甘泉赋》:「傧暗蔼兮降清坛,瑞穰穰兮委如山。」
  5. 枯萎憔悴。《文选·曹植·赠丁仪诗》:「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时菊委严霜,寄言尉罗者。」
  6. 放置。《战国策·燕策三》:「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羊了不眄,唯脚委几上,咏嘱自若。」
  1. 疲困、颓丧的。如:「委靡不振」。
  2. 曲折的。如:「委婉」。
  3. 细小的。参见「委琐 」条。
  1. 确实。《西游记·第二六回》:「弟子委偷了他三个,弟兄们分吃了。」清·洪升《长生殿·第九出》:「朕委无聊赖,且到宫门外闲步片时。」
  1. 事情的终了。如:「穷原竟委」。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骠国乐〉:「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2. 委员的简称。如:「立委」、「监委」、「主委」。
  3. 姓。如汉代有委进。

委 [ wēi ]

  1. 参见「委蛇 」条。
草莽 cǎo mǎng
(1).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燕 、 赵 、 青 、 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2).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孟子·万章下》:“ 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 常夫子 ,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 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红楼梦》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4).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漢語大詞典》
偶 ǒu《國語辭典》

偶 [ ǒu ]

  1. 用土、木、金属等材料雕塑的人像。如:「泥偶」、「木偶」。
  2. 同伴。《史记·卷九一·黥布传》:「迺率其曹偶,亡之江中为群盗。」宋·苏轼〈凤翔八观诗·石鼓歌〉:「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3. 配偶。如:「怨偶」、「佳偶天成」。《红楼梦·第四回》:「因此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4. 姓。如明代有偶桓。
  1. 成双的。与「奇」相对。如:「二、四、六……都是偶数。」
  1. 碰巧、不是经常的。如:「偶遇」、「偶发」、「偶一为之」。
  2. 相对的。如:「偶坐」。《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1. 婚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如欲偶吾者,必先投诗,吾当自择。」
  2. 对等、匹敌。《抱朴子·外篇·钧世》:「诸硕儒高才之赏文者,咸以古诗三百未有足以偶二贤之所作也。」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1.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2.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3.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4.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6.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7.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8.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1.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2. 姓。如汉代有去卑。
非 fēi《國語辭典》

非 [ fēi ]

  1. 不对的、不善的。如:「非分之想」。《书经·康诰》:「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2. 不同的。《左传·僖公十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文选·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
  1. 以为不好、不对。《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2. 反对、诋毁。如:「以古非今」。《荀子·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孝经·五刑章》:「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
  3. 不是。《庄子·秋水》:「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当行者或亡逃自贼杀,亦非人臣之节也。」
  1. 不。如:「非同小可」、「非去不可」。《荀子·宥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1. 过失、恶行。如:「为非作歹」、「明辨是非」。《庄子·盗跖》:「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约己不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
  2.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如:「亚非地带」、「中非技术合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非 [ fěi ]

  1. 诋毁、诽谤。《荀子·解蔽》:「故群臣去忠而事私,百姓怨非而不用。」通「诽」。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1.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1.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1. 參見「吾吾 」條。
穷 ( 窮 ) qióng
穷 [ qióng ]
  1. 缺乏财物:贫~。~苦。~则思变。
  2. 处境恶劣:~困。~蹙。~窘。~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3. 达到极点:~目。~形尽相。~兵黩武。
  4. 完了:~尽。山~水尽。日暮途~。
  5. 推究到极点:~物之理。~追(➊极力追寻;➋尽力紧追)。~究。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