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

白居易唐代〕《归田三首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
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
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种田意已决,决意复何如。卖马买犊使,徒步归田庐。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菑畬。策杖田头立,躬亲课仆夫。
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馀。
上求奉王税,下望备家储。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学农未为鄙,亲友勿笑余。更待明年后,自拟执犁锄。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西京浩浩东海浪漫

西京 xī jīng
古都名。(1) 西汉 都 长安 , 东汉 改都 洛阳 ,因称 洛阳 为 东京 , 长安 为 西京 。(2) 隋炀帝 建 洛阳 为 东京 ,因称 长安 为 西京 。(3) 唐 显庆 二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一称 西京 , 天宝 元年,定称 西京 , 至德 二载,改称 中京 。(4) 唐 至德 二载收复两京,还都 长安 ,因 凤翔 是两京未复时 肃宗 之驻地,改 凤翔郡 为 凤翔府 ,建号 西京 , 上元 元年,废京号。(5) 南诏王 寻阁劝 时,以 太和 (指 羊苴咩城 )为 西京 ,至 世隆 称帝,改称 中都 。(6)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四月 李存勖 即帝位于 魏州 ,以 魏州 为 东京 兴唐府 ,以即位前的 晋王 旧都 太原府 为 西京 ,十一月复 唐 旧制改 西京 为 北京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十一月复 唐 旧制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至 晋 天福 三年罢京。(8) 五代 后晋 天福 三年自东都 河南府 迁都 汴州 ,以 汴州 为 东京 开封府 ,改东都 河南府 为 西京 , 汉 周 及 北宋 沿袭不改。(9) 辽 重熙 十三年,升 云州 为 大同府 ,建号 西京 ,沿至 金 代不改。(10) 明 李自成 改 西安 曰 长安 ,称 西京 。(11) 明 张献忠 以 蜀 王府为宫, 成都 曰 西京 。  ——《漢語大詞典》
尘 ( 塵 ) chén
尘 [ chén ]
  1. 飞扬的灰土:~土。~埃。~垢。~芥(尘土和小草,喻轻微的事物)。粉~。烟~。甚嚣~上。望~莫及。
  2. 佛家、道家指人间:红~。~世。
浩浩 hào hào
(1).水盛大貌。《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孔 传:“浩浩,盛大若漫天。” 南朝 宋 鲍照 《梦还乡》诗:“白水漫浩浩,高山壮巍巍。” 宋 王安石 《送长倩归辉州》诗:“ 江 海收百川,浩浩谁能量?”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故当潦水之大,洪流万顷,浩浩怀山襄陵。”
(2).广大无际貌。《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 孔颖达 疏:“浩浩然,广大之旻天。” 唐 刘沧 《春日旅游》诗:“浩浩晴原人独去,依依春草水分流。” 明 邢昉 《过王雨若故庐》诗:“鶗鴂鸣桑田,云山漫浩浩。” 郁达夫 《采石矶》:“窗外的几株梧桐树叶,在这浩浩的白日里,虽然无风,也萧索地自在凋落。”
(3).谓胸怀开阔坦荡。《孔子家语·弟子行》:“其骄大人也,常以浩浩。” 唐 白居易 《咏意》:“身心一无繫,浩浩如虚舟。” 宋 陆游 《道室试笔》诗:“等是胸中不浩浩, 乐天 莫笑 季伦 痴。” 清 平云 《孤儿记·绪言》:“戚戚之尤,乃或转为浩浩。”
(4).风势强劲貌。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诗:“颶风狂浩浩,韶石峻崭崭。”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词:“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明 许承钦 《苍峡》诗:“天风夹两翼,浩浩凌大荒。”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词:“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5).声音宏大。 唐 柳宗元 《故大理事柳君墓志》:“浩浩呻呼,革为和声。”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和人韵》:“ 阴山 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明秋溪。” 清 吴伟业 《阆州行》:“只有 嘉陵江 ,江声自浩浩。”
(6).引申为喧闹。 唐 元稹 《江边四十韵》:“犬惊狂浩浩,鸡乱响嘐嘐。”《旧唐书·柏耆传》:“ 元和 十五年, 王承元 归国,移镇 滑州 ,朝廷赐 成德军 赏钱一百万贯,令諫议大夫 郑覃 宣慰军人,赏钱未至,浩浩然腾口。”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漢語大詞典》
东海(東海)dōng hǎi
(1).海名。所指因时而异。大抵 先秦 时代多指今之 黄海 ; 秦 汉 以后兼指今之 黄海 、 东海 ; 明 以后所指始与今之 东海 相当。今之 东海 海域,北起 长江 口北岸,南以 广东省 南澳岛 至 台湾省 南端一线为界,东至 琉球群岛 。
(2).泛指东方的大海。《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鼃,不足与语东海之乐。” 汉 枚乘 《七发》:“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四折:“来时节玉蟾出东海,去时节残月下西楼。”《红楼梦》第四回:“东海缺少白玉牀,龙王来请 金陵王 。”
(3).指我国东方滨海地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 大公 乎!’” 杨伯峻 注:“为东海诸国之表率者,可能是 姜太公 之国。” 汉 潘勖 《册魏公九锡文》:“五侯九伯,实得征之。世胙太师,以表东海。”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灼灼 淮阴 ,灵武冠世……二州肃清,四邦咸举。乃眷北 燕 ,遂表东海。”
(4).郡名。 秦 置。 楚 汉 之际也称郯郡。治所在 郯 (今 山东 郯城 北)。 西汉 辖境相当今 山东 费县 、 临沂 、 江苏 赣榆 以南, 山东 枣庄市 、 江苏 邳县 以东和 江苏 宿迁 、 灌南 以北地区。其后历代屡有设置,辖境及治所亦有变迁。  ——《漢語大詞典》
浪漫 làng màn
(1).纵情,任意。 宋 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 吴 浪漫游。” 宋 曾巩 《送郭秀才》诗:“当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与东。”
(2).犹烂漫。 宋 张镃 《过湖至郭氏庵》诗:“山色稜层出,荷花浪漫开。”
(3).[英romantic]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革命尤其是现实的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浪漫。”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二:“你老说我太注重事实吗,我得学着浪漫一点,是不是?”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轻柔的笑声,从水面,从晚风中传来,非常的浪漫而潇洒。”
(4).引申指风流,不拘小节(多指男女关系而言)。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真是个杰作!又香艳,又美丽,又浪漫,又肉感。”《花城》1981年第6期:“不过是一个浪漫轻浮而又不负责任的异国女郎,能够及时地摆脱正是自己的幸运。”
(5).指 唐 元结 。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五:“长歌《舂陵行》,千载思 浪漫 。”原注:“ 元结 称 浪叟 ,亦称 漫叟 。《舂陵行》, 元结 忧民诗也。”参见“ 浪翁 ”。  ——《漢語大詞典》
漫 màn《國語辭典》

漫 [ màn ]

  1. 水满而外溢。《新唐书·卷一七六·张籍传》:「其流波漫。」
  2. 蒙、覆盖。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三·混沌灯》:「令其仆买大竹作灯毬,漫以黑纸,挂于几桉之侧。」
  1. 遍布的、充满的。如:「漫山遍野」、「漫天大雾」。
  2. 放纵不加拘束。如:「浪漫」、「散漫」、「漫不经心」。《明史·卷二一二·戚继光传》:「诸镇入卫之兵,嫌非统属,漫无纪律。」
  3. 模糊不可辨认的样子。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4. 长、远。如:「漫漫长夜」。《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还望顾旧乡,长路漫浩浩。」
  1. 徒、空、枉。唐·杜甫〈有客〉诗:「漫劳车马驻江干。」宋·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词:「漫悲歌、伤怀吊古。」
  2. 莫、不要。如:「漫说是他,就是你去也不成。」唐·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3. 随便、胡乱。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聊斋志异·卷二·莲香》:「生疑其妒,漫应之。」

漫 [ mán ]

  1. 水广大的样子。《集韵·平声·桓声》:「漫,水广大貌。」
  1. 盈满。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麤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