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开菊,闲从落叶和。
留情清景宴,朝罢有馀闲。蝶散红兰外,萤飞白露间。
墙高微见寺,林静远分山。吟足期相访,残阳自掩关。
深斋尝独处,讵肯厌秋声。翠筱寒愈静,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见抱书行。入夜听疏杵,遥知耿此情。
苍翠经宵在,园庐景自深。风凄欲去燕,月思向来砧。
碧石当莎径,寒烟冒竹林。杯瓢闲寄咏,清绝是知音。
门巷唯苔藓,谁言不称贫。台闲人下晚,果熟鸟来频。
石脉潜通井,松枝静离尘。残蔬得晴后,又见一番新。
卷帘天色静,近濑觉衣单。蕉叶犹停翠,桐阴已爽寒。
云从高处望,琴爱静时弹。正去重阳近,吟秋意未阑。
竹径通邻圃,清深称独游。虫丝交影细,藤子坠声幽。
积润苔纹厚,迎寒荠叶稠。闲来寻古画,未废执茶瓯。
风物已萧飒,晚烟生霁容。斜分紫陌树,远隔翠微钟。
宿客论文静,闲灯落烬重。无穷林下意,真得古人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杯瓢 bēi piáo
杯与瓢,均饮器。借指饮酒或品茗。 唐 朱庆余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之六:“杯瓢闲寄咏,清絶是知音。” ——《漢語大詞典》
闲 ( 閑 閒 ) xián
闲 [ xián ]
- 没有事情;没有活动与“忙”相对:游手好~。没有~工夫。
- 房屋、器物等放着不用:~置。~房。机器别~着。
- 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农~。忙里偷~。
- 与正事无关的:~谈。~人免进。~话。
- 栅栏。
- 防御:防~。
寄 jì《國語辭典》
寄 [ jì ]
动- 暂时的托身。《文选·曹丕·燕歌行》:「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佗方?」《聊斋志异·卷三·连琐》:「何居里,久寄此间?」
- 托付、依附。如:「寄托」。《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 传达言语、书信、心意等。今多指透过邮递传送。如:「寄信」、「寄邮包」、「寄语白云」。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 暂时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 临时委托的。如:「寄存」、「寄卖」。
- 非亲生关系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咏 ( 詠 ) yǒng《國語辭典》
- 「咏 」的异体字。
清绝(清絶)qīng jué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嵩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漢語大詞典》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嵩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知音 zhī yīn
(1).通晓音律。《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 桓谭 《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 周邦彦 《意难忘》词:“知音见説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 周郎 。”《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
(2).《列子·汤问》载: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琴。 伯牙 琴音志在高山, 子期 说“峩峩兮若 泰山 ”;琴音意在流水, 子期 说“洋洋兮若 江 河 ”。 伯牙 所念, 锺子期 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 徐 、 陈 、 应 、 刘 ,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伯牙 絶絃於 钟期 , 仲尼 覆醢於 子路 ,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峄》诗:“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诗:“逝将归旧林,復此别知音。” 浩然 《艳阳天》第六九章:“﹝ 弯弯绕 ﹞可见到‘知音’了,哪还肯白白地放过去呢?”
(3).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南唐 李中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诗情冷淡知音少,独喜江皋得见君。”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