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梦永(梦永)
李频诗梦永秋灯灭吟馀晓露明 ——《韵府拾遗 梗韵》
秋灯(秋灯)
唐 王建 杂曲歌辞 秋夜曲二首 其二 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
唐 雍陶 忆江南旧居 闲思往事在湖亭,亭上秋灯照月明。
唐 项斯 送友人之永嘉 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
唐 郑谷 寄棋客 覆图闻夜雨,下子对秋灯。
唐 郑谷 献制诰杨舍人 窗下调琴鸣远水,帘前睡鹤背秋灯。 ——《骈字类编》
唐 雍陶 忆江南旧居 闲思往事在湖亭,亭上秋灯照月明。
唐 项斯 送友人之永嘉 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
唐 郑谷 寄棋客 覆图闻夜雨,下子对秋灯。
唐 郑谷 献制诰杨舍人 窗下调琴鸣远水,帘前睡鹤背秋灯。 ——《骈字类编》
灭 ( 滅 ) miè
灭 [ miè ]
- 火熄:熄~。
- 完,尽,使不存在 :~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 淹没:~顶之灾。
吟 yín《國語辭典》
吟 [ yín ]
动- 痛苦时发出的声音。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 叹息。《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 咏、诵。如:「吟咏」。《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 啼叫、鸣叫。《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口吃、话说不清楚。《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通「唫」。
-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馀 ( 余 餘 ) yú
馀 [ yú ]
- 见“余”。
- 姓。
晓露(晓露)
唐 韦应物 晓至园中忆诸弟崔都水 秋塘遍衰草,晓露洗红莲。
唐 卢纶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
唐 孟郊 别妻家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
唐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夜灯银耿耿,晓露玉瀼瀼。 ——《骈字类编》
唐 卢纶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 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
唐 孟郊 别妻家 芙蓉湿晓露,秋别南浦中。
唐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夜灯银耿耿,晓露玉瀼瀼。 ——《骈字类编》
明 míng《國語辭典》
明 [ míng ]
動- 通曉。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 使通曉。《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昭示、彰顯。《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發亮。《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 光亮的。如:「明月」、「明亮」。《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 清晰的。《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 聰慧、悟性很高。如:「聰明」、「明智」。《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 公開的、顯露的。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 才德高顯的。如:「明主」、「明君」。
- 磊落的。如:「明人不做暗事」。
- 乾淨、整潔。如:「窗明几淨」。
- 顯著的。如:「明顯」、「明效」。
- 時序在後的。如:「明天」、「明年」。
- 視覺、目力。《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 陽。相對於「陰」。《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 神靈。如:「神明」。
-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