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白居易唐代〕《会昌春连宴即事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白居易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刘禹锡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王起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白居易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刘禹锡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王起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白居易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刘禹锡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王起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白居易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刘禹锡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王起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白居易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刘禹锡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王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郑笺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史 shǐ《國語辭典》

      史 [ shǐ ]

      1. 古代掌管文书和记事等的官吏。如:「太史」。《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过去的时事、事迹。如:「历史」、「罗曼史」。
      3. 记载过去事迹的书籍。如:「正史」、「通史」、「野史」。
      4. 姓。如明代有史可法。
      1. 文辞繁杂。《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吞 tūn《國語辭典》

      吞 [ tūn ]

      1. 不加以咀嚼就整个咽下去。如:「吞服药丸」、「狼吞虎咽」、「囫囵吞枣」。《晋书·卷九五·艺术传·单道开传》:「恒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唐·杜甫〈渼陂行〉:「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2. 兼并、消灭。如:「侵吞」、「独吞」。汉·桓宽《盐铁论·轻重》:「其后彊吞弱 大兼小,并为六国。」《三国演义·第三三回》:「袁绍存日,常有吞辽东之心。」
      3. 包含、容纳。如:「气吞山河」。《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喟然有吞江浒之志,一宇宙之气。」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1. 姓。如汉代有吞景云。
      颜 ( 顏 顔 ) yán
      颜 [ yán ]
      1. 面容,脸色,脸面:容~。开~。~面。~色。笑逐~开。鹤发童~。
      2. 色彩:~料。五~六色。
      3. 姓。
      注 ( 註 ) zhù《國語辭典》

      注 [ zhù ]

      1. 灌入、傾瀉。如:「灌注」、「大雨如注」。
      2. 心神凝聚集中。如:「專注」、「全神貫注」。
      3. 用文字解釋文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景純注雅,動植必讚,義兼美惡。」唐·韓愈〈讀鶡冠子〉:「余三讀其詞,而悲之文字脫謬,為之正三十有五字……注十有二字。」通「註」。
      1. 解釋或說明的文字。通「註」。如北魏酈道元有《水經注》、清代段玉裁有《說文解字注》。
      2. 賭博時所下的財物。如:「賭注」、「下注」、「孤注一擲」。
      论 ( 論 ) lùn/lún
      论 [ lùn ]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
      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
      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
      4. 看待:一概而~。
      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
      6. 按照:~件。~资排辈。
      7. 姓。
      论 [ lún ]
      1. 古同“伦”,条理。
      2. 〔~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3. 古同“抡”,挑选。
      诗 ( 詩 ) shī
      诗 [ shī ]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
      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
      笑 xiào《國語辭典》

      笑 [ xiào ]

      1. 因欣喜而在臉上露出快樂表情,或發出喜悅的聲音。如:「玩笑」、「嬉笑」、「微笑」。《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2. 譏笑、嘲笑。如:「見笑」、「恥笑」。《孟子·梁惠王上》:「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1. 致贈時,希望對方接受的敬辭。如:「笑納」。《水滸傳·第二回》:「特地使小校送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不要推卻,望乞笑留。」
      郑笺(鄭箋)zhèng jiān
      (1). 汉 郑玄 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 郑玄 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诗:“问《传》轻 何 学,言《诗》詆 郑 笺。”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金 元好问 《论诗绝句》之十二:“诗家总爱 西崑 好,独恨无人作 郑 笺。”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满城风雨重阳近,欲替 潘 诗作 郑 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