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诗书夸旧知,酒食接新奉。

韩愈唐代〕《会合联句

离别言无期,会合意弥重。 ——张籍
病添儿女恋,老丧丈夫勇。 ——韩愈
剑心知未死,诗思犹孤耸。 ——孟郊
愁去剧箭飞,欢来若泉涌。 ——张彻
析言多新贯,摅抱无昔壅。 ——张籍
念难须勤追,悔易勿轻踵。 ——韩愈
吟巴山荦嶨,说楚波堆垄。 ——孟郊
马辞虎豹怒,舟出蛟鼍恐。 ——张彻
狂鲸时孤轩,幽狖杂百种。 ——韩愈
瘴衣常腥腻,蛮器多疏冗。 ——张籍
剥苔吊斑林,角饭饵沈冢。 ——韩愈
忽尔衔远命,归欤舞新宠。 ——孟郊
鬼窟脱幽妖,天居觌清栱。 ——韩愈
京游步方振,谪梦意犹恟. ——张籍
诗书夸旧知,酒食接新奉。 ——韩愈
嘉言写清越,愈病失肬肿。 ——孟郊
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韩愈
雪弦寂寂听,茗碗纤纤捧。 ——孟郊
驰辉烛浮萤,幽响泄潜蛩。 ——韩愈
诗老独何心,江疾有馀t3. ——孟郊
我家本瀍穀,有地介皋巩。休迹忆沈冥,峨冠惭闒gl. ——韩愈
升朝高辔逸,振物群听悚。徒言濯幽泌,谁与薙荒茸。 ——张籍
朝绅郁青绿,马饰曜珪珙。国雠未销铄,我志荡邛陇。 ——孟郊
君才诚倜傥,时论方汹溶。格言多彪蔚,悬解无梏拲。 ——韩愈
张生得渊源,寒色拔山冢。坚如撞群金,眇若抽独蛹。 ——韩愈
伊余何所拟,跛鳖讵能踊。块然堕岳石,飘尔罥巢氄。 ——孟郊
龙旆垂天卫,云韶凝禁甬。君胡眠安然,朝鼓声汹汹。 ——韩愈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诗书旧知酒食

诗书(詩書)shī shū
(1).《诗经》《尚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
(2).泛指书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 潘华 自恃家富,不习诗书,不务生理,专一闝赌为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 松赞干布 爱好 汉 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 长安 ,入太学学习诗书。”
(3).诗作和书法。《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 诗书皆兼独絶,每文竟,手自写之, 文帝 称为二宝。”
(4).诗作和书信。 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劳将诗书投赠我,如此小惠何足论?”  ——《漢語大詞典》
夸 ( 誇 ) kuā/kuà《國語辭典》

夸 [ kuā ]

  1. 奢侈。《荀子·仲尼》:「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唐·杨倞·注:「夸,奢侈也。」
  2. 姓。如战国时有仙人夸蛾。
  1. 炫耀。《列子·杨朱》:「而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史记·卷一○八·韩长孺传》:「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
  2. 称赞、赞美。唐·皮日休〈惜义鸟〉诗:「吾闻凤之贵,仁义亦足夸。」
  1. 骄矜自大。唐·韩愈〈乌氏庙碑铭〉:「卢从史始立议用师于桓。乃阴与寇连,夸谩凶骄,出不逊言。」
  2. 美好的。《淮南子·修务》:「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说者,西施、阳文也。」
  3. 大。《文选·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
旧知(舊知)jiù zhī
犹故交。《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吾备旧知,故陈至情。” 南朝 宋 谢瞻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蔡先生 确是一个很念旧知的人。”  ——《漢語大詞典》
酒食 jiǔ shí
酒与饭菜。《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清 唐甄 《潜书·五经》:“取而譬之;五经如禾稼,四书如酒食。”  ——《漢語大詞典》
接 jiē《國語辭典》

接 [ jiē ]

  1. 交合、相触。如:「交头接耳」、「短兵相接」、「四目相接」。《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交际、招待。如:「迎接」、「接待」。《孟子·万章下》:「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3. 收、受。如:「接纳」、「接电话」、「接到来信」。
  4. 承受、托住。如:「接招」、「接住他投来的球。」《三国演义·第一七回》:「遂自下马接土填坑。」
  5. 连续、连接。如:「接续」、「接骨」、「接枝」、「接电线」、「上气不接下气」。
  6. 替换使延续。如:「接替」、「接班」、「接棒」、「接力赛」。
  1. 姓。如汉代有接昕。
新 xīn《國語辭典》

新 [ xīn ]

  1. 沒有使用過的。與「舊」相對。如:「新辦法」、「新衣」、「新筆」。
  2. 剛開始的、始出現的。如:「新芽」、「新生兒」、「新品種」。
  1. 泛指一切新的人、事、物、知識等。如:「履新」、「汰舊換新」、「溫故知新」。
  2. 剛收成的農作物。《禮記·月令》:「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新唐書·卷一一八·宋務光傳》:「家無接新之儲,國乏俟荒之蓄。」
  3. 朝代名。參見「新莽 」條。
  4. 大陸地區新疆省的簡稱。
  5.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新穆子。
  1. 改進或使改變,而成為新的、好的。如:「改過自新」、「一新耳目」。《書經·胤征》:「舊染汙俗,咸與惟新。」《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 不久前、剛才。如:「新寫的字」、「新買的衣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
奉 fèng《國語辭典》

奉 [ fèng ]

  1. 拱捧。《左传·成公二年》:「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2. 进献。如:「奉献」。《周礼·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3. 敬受。如:「奉命」、「奉谕」。
  4. 推崇、拥戴。如:「奉为圭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
  5. 信仰、遵循。如:「信奉」。《左传·哀公六年》:「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6. 讨好、巴结。如:「奉承」。宋·无名氏《梅妃传》:「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势。」《儒林外史·第一○回》:「晚生只是个直言,并不肯阿谀趋奉。」
  7. 供养、侍候。如:「奉养」、「侍奉」、「奉亲」。
  8. 祭祀。如:「供奉」。《北史·卷二○·穆崇传》:「道武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唐·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陛下奉先思孝,兴福除祸。」
  1. 官员的薪资。《汉书·卷八·宣帝纪》:「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同「俸 」。
  2. 姓。如汉代有奉挥。
  1. 自己的言行与他人有关时的敬词。如:「奉劝」、「奉陪」、「奉送启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