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皆是佛慈亲变化,欲宣法语警迷情。

净圆宋代〕《望江南

西方好,群鸟美音声。华下和鸣歌六度,光中哀雅攒三乘。闻者悟无生。
三恶道,犹自不知名。皆是佛慈亲变化,欲宣法语警迷情。心地顿圆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慈亲变化法语迷情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1.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2.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1.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2. 事情。如:「国是」。
  3. 姓。如唐代有是光。
  1.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4.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1.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1.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1.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1.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佛 fó/fú/bì/bó《國語辭典》

佛 [ fó ]

  1. 佛陀的簡稱。參見「佛陀 」條。《西遊記·第八回》:「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
  2. 參見「佛教 」條。
  1. 如佛一般的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佛 [ fú ]

  1. 參見「仿佛 」條。

佛 [ bì ]

  1. 輔佐。《詩經·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漢·鄭玄·箋:「佛,輔也。」通「弼」。
  1.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佛肸,明代有佛正。
慈亲(慈親)cí qīn
慈爱的父母。《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后多指母亲。 唐 聂夷中 《游子行》:“慈亲倚门望,不见萱草花。” 清 魏源 《接家书喜舍弟归自江南》诗:“汝侍慈亲侧,吾侍严亲行。”  ——《漢語大詞典》
变化(變化)biàn huà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变,谓后来改前;以渐移改,谓之变也。化,谓一有一无;忽然而改,谓之为化。” 汉 贾谊 《鵩鸟赋》:“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宋 戴复古 《昭武太守王子文日与李贾严羽共观前辈》诗之四:“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 艾青 《帐篷》诗:“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2).佛教语。谓转换旧形,无而忽有。《坛经·忏悔品》:“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漢語大詞典》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1.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2.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1.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宣 xuān《國語辭典》

宣 [ xuān ]

  1. 散播、发扬。如:「宣传」。《书经·皋陶谟》:「日宣三德。」唐·柳宗元〈斩曲几文〉:「谄谀宜惕,正直宜宣。」
  2. 发散、疏通。如:「宣泄怨气」。《左传·昭公元年》:「宣汾、洮,障大泽。」
  3. 表达、说明。如:「心照不宣」。《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宋·苏轼〈贺蒋发运启〉:「忽移书之见及,欣感之幸,笔舌难宣。」
  4. 知道、明白。《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未知信,未宣其用。」
  5. 以君王的命令传召臣下。《资治通鉴·卷六五·汉纪五十七·献帝建安十三年》:「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镜花缘·第四回》:「刚才奴婢已向各花宣过圣意。」
  1. 遍。《管子·小匡》:「公宣问其乡里而有考验。」《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焕炳照曜,靡不宣臻。」
  1. 姓。如明代有宣仲庸。
法语(法語)fǎ yǔ
(1).合乎礼法的言语。《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邢昺 疏:“以礼法正道之言告语之。” 宋 陈叔方 《颍川语小》卷上:“ 洪文敏公 聚经子诸史句,目曰法语、精语者。”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举此中形胜风俗以及残碑断碣,法语方言,閭巷之謳吟,游人之题咏,一一具载,著为《金陵景物略》一书。”
(2).讲说佛法之言。《维摩经·菩萨品》:“忆念我昔於兜术天上,为诸天人讲法语。” 清 周亮工 《得高座传公书讣音与俱至》诗:“法语留高座,灵光烱夜臺。”
(3). 法兰西 民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主要分布于 法国 、 比利时 、 瑞士 、 加拿大 等地,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  ——《漢語大詞典》
警 jǐng《國語辭典》

警 [ jǐng ]

  1. 告诫。如:「警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李悝警其两和。」《红楼梦·第二一回》:「原来袭人见他无晓夜和姐妹厮闹,若直劝他,料不能改,故用柔情以警之。」
  2. 戒备。如:「警备」、「警惕」。《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
  3. 觉悟、觉醒。如:「警觉」。清·曾国藩〈江岷樵之父母寿序〉:「口敝而手疲,昕警而夕戒。」
  1. 敏捷。如:「机警」。《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
  2. 形容文词语意凝炼。如:「警句」。《文选·陆机·文赋》:「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1. 危险、紧急的消息或状况。如:「边警」、「火警」。
  2. 警察的简称。如:「交警」、「义警」、「保警」、「刑警」。
迷情 mí qíng
(1).迷恋沉溺。《拾遗记·后汉》附 南朝 梁 萧绮 录:“ 成安 二帝……迷情狗马,爱好龙鹤,非明王之所闻示於后也。”
(2).指迷恋世情俗念的人。《坛经·付嘱品》:“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